怎样培养自信的孩子?

生活百科59

  又是一年儿童节。我喜欢这个节日。在此和父母们聊聊怎样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

怎样培养自信的孩子?

  

一、为什么外国人比中国人自信?

  自信心的重要性,不需多说什么。一个有自信心的人,他的人生好像永远充满阳光,即使任何困境也不会阻挡他获得人生的幸福;而对于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来说,他的人生仿佛总是阴雨绵绵,经常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各种“阻力”,乃至自己会给自己“创造”阻力,让自己的人生过的很艰难苦累。

  我们经常会发现,好像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美国人他们一个个的都很自信,干什么都不胆怯都放得开。而中国人则往往说好听的是比较“内敛”,说不好听是总是有些自卑和放不开。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心理学来看,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在幼年童年时就建立的。或者说,父母在孩子6-8岁之前的教育方式和亲子模式会直接决定一个孩子是否会拥有一生的自信。

  那为什么外国人比中国人更自信呢?

  举两个例子:

  例子1:一个美国的7岁小孩,今天他要上台给大家讲故事。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所以很紧张。但他还是磕磕巴巴的给大家讲完了“三个小猪”的故事之后,他似乎也觉得自己唱的不太好而有些难过的时候,他台下的父母会从人群中站起来鼓掌,并向孩子喊着“亲爱的宝贝,你讲的太棒啦!”下台后,孩子的父母也会非常开心的鼓励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孩子登台本身就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并鼓励孩子说:“宝贝,这次你发挥的真不错,下一次会更好。你可真是太棒了!爸爸第一次上台可照你差远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由最初的紧张难过,到放松和愉悦。并进一步在心中建立起一种自己能够登台唱歌的初步的“自我胜任感”的正面体验,进而在下一次上台时,他会记着上次登台后父母的认可和表扬,他带着一种好感觉而不是胆怯恐惧的感觉上台,结果这次发挥的比上次好的多,结果再次得到父母再一次的“强化”认可,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每次登台,内心都会有一个声音对自己说:“没问题,我可以!”。这样这个孩子就从此养成了一辈子上台表扬演讲都不紧张且状态很好的习惯。

  例子2:同样一个7岁的中国男孩。要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给大家讲《三只小猪》的故事。他非常紧张,结果讲的磕磕巴巴的,比自己准备的水平要差远了。下台后他有些难过和低落。他的父母走过来,也没有多说什么。回家后,爸爸语重心长的孩子说:“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都讲不好,将来能还能干啥啊?还是你准备的不好,如果准备的充分了就不会像今天这个破样了!去,把这个故事读一百遍,然后讲给我听,下次一定不能这样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因为第一次登台的发挥不好而产生的紧张和焦虑,因为父母的“强化”反而加强和固著了,结果以后一到要登台的时候,就紧张焦虑,因为当他一上台的时候就会想起失败的经验以及父母“强化”自己失败的经验。结果更加紧张比上次说的还差,结果得到父母进一步“语长心重”的教育,更加“强化”了“自己不能登台讲话”的负面信念。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一上台就浑身紧张出汗,内心有个声音严厉的说:“你肯定不行!别丢人现眼了!”导致一辈子也许都无法面对大众演讲和讲话。

  ・・・

  

二、两种不同的“亲子模式”

  通过刚才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亲子模式”:

  外国的父母是怎样和孩子互动的呢?他们是:

  (1)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然后给将这个闪光点“放大”。

  (2)从小多帮助孩子积累“正面”的经验,多帮助孩子积累“我可以”、“我能行”的“自我胜任感。”

  (3)懂得欣赏孩子,并是孩子内心最坚固的支撑。

  而中国的父母在和孩子的互动中更容易:

  (1)发现孩子的“小污点”(或小缺点、小错误、小失败),然后将这个“小污点”放大。其实这就是在“强化”孩子的“我不行”、“我做不好”的失败经验。

  (2)总是贬低和批评孩子。我发现,好像中国的父母都特别怕孩子“骄傲”所以哪怕是孩子做的很好了,也大多不太鼓励,因为怕孩子“骄傲”。然而没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应得的鼓励和认可,就让孩子一次次失去了建立自信的好机会。

  (3)中国的父母,往往很难是孩子的“心理支撑点”。反而会成为给予孩子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孩子需要安慰和支撑的时候,中国的父母往往是给予更严厉的教育和压力。

  

三、自信的本质

  从刚才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是怎样形成自信或不自信的性格。

  那自信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感觉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肯定。换句白话就是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坚定的认为:“我可以!”、“我行!”、“我很好!”、“我很棒!”、“我值得被爱!”、“我值得别人对我好!”、“我很出色!”・・・・・・

  而不自信,也就是一个人会在内心深处坚定的认为:“我很差”、“我没有价值”、“我不值得被爱”“我不好”、“我是累赘”、“我是废物”・・・・

  我曾经是一个极不自信的人。我用了近10年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才让自己摆脱小时候父母给予自己的“负面”的暗示和影响。才能够“做自己”。我之所以能够走出自卑,是因为我能够重新的认识自己。一个自信的人,就是一个在内心正确认识自己,觉得自己行的人。一个自信的人,也就是知道“我是谁”的人。

  

四、孩子从父母这张“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然而,一个孩子无法通过自己来认识自己。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镜子”,孩子会从父母这张“镜子”之中照见自己的样子。

  如果父母的“镜子”中反映给孩子的是:经常的对他发脾气,经常的批评他、否定他、打击他。那么这个孩子就从“镜子”中照见自己是一个不好的、不行的、没有力量、没有价值的人。之后他就深深的记住这个样子的自己了,并认为这就是他自己。

  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孩子是否建立起“自信”完全取决于父母这面镜子的给予孩子怎样的“映射”。

  从这个角度上说,孩子是父母“塑造”的一点也不错。于是,我们谈的话题从孩子转向父母。因为,父母才是决定孩子是否能够有拥有一颗自信而健康的心的关键所在。

  

五、父母需要怎样做?

  这么多年来,我有一种感受,就是每一个父母都想给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健康的心理,但是往往做不到。所以,父母首先自己要先“成长”,或先要做自己的内心的功课。那么父母需要做那些内心功课才更有利于培养一个既自信又健康的孩子呢?

  (1) 先学习接纳自己的缺点或不足;

  我经常从那些止不住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身上看到,他对孩子的严厉也正是对自己的严厉,他对自己的挑剔一点不比对孩子少,他无法接纳自己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是因为他自己根本无法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为他们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对他们的,结果一代一定拷贝模式。)

  这样的父母,则会经常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和这样的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将会拷贝父母的性格。

  (2) 理解自己、理解生命;

  每一个父母要静下来想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不容易和受的苦。进而就会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理解。有一句有些略有偏激但很令人思考的话是:“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中,没有一个自己是龙的。”是啊,因为自己不是“龙”,因为自己有那么多的“遗憾”所以希望孩子不要“遗憾”,希望孩子“成龙”,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未曾完成的梦想。

  然而这样就会有形无形中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让孩子难以承受。有时候,做父母的要接受生活、生命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和别人的不完美,进而活出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好状态、好感觉,这对于孩子的影响远远比简单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重要的多。

  (3) 不要让“爱”变的“功利”;

  每一个父母,让要自己的孩子的内心有一种深深的相信,那就是:“在我的父母心中,我是最好的,父母是爱我的。不管我怎样,父母都不会怀疑我否定我,都会永远在心底支撑我。”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的很多孩子,都在内心觉得自己的父母爱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优点、自己的好表现、自己的好状态,而当自己学习不好时,当自己暴露出弱点时,当自己状态不好时,父母就不能接纳自己,就皱眉头了。

  父母要学会在孩子成功时鼓励孩子,更需要学会在孩子陷入低谷时,陪伴孩子,倾听孩子,陪孩子一起走出低谷。只是太多的父母所谓和孩子的“沟通”都演变成为一个人的“演讲”或说教。孩子只有更沉默、内心更寂寞孤独。

  对于亲子关系,我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潜水无真龙。”

  也就是说在潜水中,是长不出真正的“龙”的,因为“水”太浅了。用这句话来形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最为确切。为了我们孩子的一生的幸福,为了培养出健康自信的孩子,让我们每一个大人、每一个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来吧!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shenghuobaike/2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