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麦大枣汤的功效(甘麦大枣汤治女人阴干有效果吗)

生活百科41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甘麦大枣汤的功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甘麦大枣汤的功效的知识,包括甘麦大枣汤治女人阴干有效果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甘麦大枣汤的功效(甘麦大枣汤治女人阴干有效果吗)

一、甘麦大枣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效。

2、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小儿夜啼等属心阴不足,肝气失和者。

主治:脏躁。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禁忌:痰火内盛之癫狂证不宜使用。

1、痰湿偏盛者:常表现为舌苔厚腻、口甜或口中发腻、食欲不振,平时常感觉胃部胀满,严重者会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眼睑及面部浮肿等症状。大枣的滋腻之性容易助湿,使得痰湿停留在体内难以清除,进而加重上述不适。

2、爱上火的人:这类人体质偏热,经常出现便秘、口臭、咽喉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而大枣性味甘温,偏于温补,若大量食用,犹如火上浇油。

3、感冒初期患者:感冒初期,入侵人体的风寒或者风热之邪正盛,若此时食用大枣,其黏腻的性质常常会导致邪气滞留,造成“闭门留寇”的后果,使得体内的病邪难以驱除,不利于恢复。

4、糖尿病患者:大枣含糖量较多,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病情加重。因此,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麦大枣汤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枣5大功效不为人知 4类人不宜吃大枣

二、甘麦大枣汤的功效及作用有哪些

1、脏躁。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

2、现代常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癔症,神经衰弱,以及夜游症,更年期高血压,心律失常,产后发热,月经不凋等病症。

3、如虚烦失眠,脉弦细属肝血虚者,可加酸枣仁以养肝宁神。如心烦失眠,舌红少苔,心阴虚证明显者,可加柏子仁、百合以养心安神。

三、甘麦大枣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1、解毒:解毒是甘麦大枣汤的神奇功效之一,平时人们不论是出现了铅中毒还是砒霜中毒,都可以服用甘麦大枣汤,能让身体内的毒素快速分解排出,可以让人们的中毒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另外,人们如果吃螃蟹或者吃虾,引发食物中毒,也可以通过甘麦大枣汤来解毒,其解毒功效十分出色。

2、预防缓解关节疼痛:甘麦大枣汤还具有一定的止痛功效,而且含有多种天然消炎成分,平时人们出现风湿骨痛或者关节疼痛时,也能服用一些干麦大枣汤,虽然不能让病情完全根除,但却能让疼痛的症状明显好转。另外人们因肠胃不适引发腹痛时,服用一些甘麦大枣汤,也能起到一定止痛作用。

3、若失眠症状明显,舌苔黄,兼有痰热内蕴者,可与温胆汤合用,酌情加减。若心境不佳,烦乱不安,呵欠频作,肝郁明显者,可与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合用,酌情加减。

4、湿浊内盛者不宜用,心火亢盛者不宜用,不可大量服用或小剂量长期服用。因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

5、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入夏宜用甘麦大枣汤

6、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枣治“脏躁”有名方

四、甘麦大枣汤的功效与作用

甘麦大枣汤,中医方剂名。为安神剂,具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功效。主治脏躁。症见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甚则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淡红苔少,脉细微数。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小儿夜啼等属心阴不足,肝气失和者。

1、保护肠胃健康,服用甘麦大枣汤以后能调节肾上腺激素分泌,而且能抑制人体内组胺的活性,它们能防止胃酸分泌过多,也能缓解胃肠痉挛,并能消除肠胃中的炎症,平时经常服用对维持肠胃健康有很大好处。

2、抗炎抗过敏,服用甘麦大枣汤后能增强身体抗炎抗过敏能力,他们不单能促进肾上腺激素,还能加快人体内免疫细胞再生,而且能消除身体内的炎症,能在增强身体抗过敏能力的同时防止多种炎症发生。

红枣去核(如果买的红枣是已去核的话,可以省略)。红枣、小麦、甘草洗后加入锅内,加入1200克的清水和30克的红糖。大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煮15分钟关火。滤去渣滓饮用即可。

五、甘麦大枣汤的功效是什么

1、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2、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3、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本方应用的重点。如癔病(癔病性失音、癔病性泄泻、癔病性黑朦症等)、癫痫、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小儿夜惊症、小儿夜啼、梅核气、小儿多动症、神经性厌食、癫痫性痴呆、神经衰弱、严重失眠、夜游症、郁证等。

4、2.以痉挛性发作为特征的疾病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痉挛性咳嗽、阵发性头摇不止、外伤后痉挛、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硬化并震颤麻痹、胃痉挛、四肢肌痉挛、子宫痉挛等。

5、3.其他疾病。如盗汗、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症、小儿遗尿等。

6、本方在情志病中运用的机会比较多。这类疾病的情感色彩较为浓厚,表现也多样化。或喜、或悲、或笑、或泣,可谓嬉笑怒骂皆可见之。其程度也轻重不一,轻者可小声哭泣,痛苦不寐。甚者可狂躁叫骂,哭天喊地。也可表现为紧张的状态,包括精神上的紧张和肉体上的紧张。精神上的紧张如或烦、或惊、或悸、或怯、或失眠等;肉体上的紧张如全身的阵发性痉厥和局部的抽搐。其发作可有诱因,其人高度敏感,可因一点小事刺激而发作,也可无故发病,难以自制。本方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使过敏的、紧张的、兴奋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在这方面,医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岳美中医案集》记载了岳老以本方治一男一女两例脏躁病。矢数道明以本方治一 17男健壮男子患郁病,每日发呆,尤任何欲求,完全处于忧郁状态。―到午后四时,即独自入―室,无故悲哀,潸潸泪下,持续―小时许,方能停止,再从室内出来。腹部坚硬如板且紧张。投本方两个月哭泣停止,逐渐恢复健康(《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1987,78)。周勤芳等以本方治疗歇斯底里精神性发作25例,均获痊愈(中医杂志,1960;2:32)。在精神分裂症方面,黄文东以本方加龙骨、牡蛎治疗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7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82;6:273)。程门雪十分推崇甘麦大枣汤,认为这是一张治疗心神不宁的有效好方,并与百合地黄汤合用。成药脑立静就是由本方加上维生素类组成的。

7、本方在儿科也有广泛应用。《勿误药室方函口诀》载本方用于小儿啼泣不止者有速效。《方舆辊》载治一小孩昼夜啼哭不止,用甘连紫丸、芍药甘草等无寸效,试与甘麦大枣汤,一二日而止。自是以后,用治小儿啼哭甚多。需要指出的是本方所土之小儿夜啼,为非发怒性。孙浩治一患小儿多动症的9岁男孩,表现为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好做小动作,甚至在室内外走动。患儿体瘦神旺,寐则易醒,纳少便干,脉弦数,舌红,舌中心见微薄白苔。予甘草10g、淮小麦50g、大枣10枚。先将淮小麦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煎煮至麦熟,再人甘草、大枣同煎。煎至枣烂易于去皮始可。令患儿饮汤食枣,上下午各一次。连用3个月而渐安(中医杂志,1994;1l:696)。另外,本方还加味用于小儿遗尿(加桑螵蛸、菟丝子、益智仁)、小儿盗汗、小儿厌食等。治疗小儿蛲虫病,用本方内服,配合外用雄黄粉撒于***,少则一次,多则三次可愈。

8、本方证以精神上的悲伤为主,可伴有躯体上的“数欠伸”,但并非必见。“数欠伸”是频频呵欠与伸懒腰之义,是精神疲倦的表现。当然,也可引申为不随意的强迫性运动。临床上以女性及小儿多见,女性体质及女性性格的男子也多有应用的机会。适于本方证的患者,其人平素多有颜面带哭貌,性情不开朗,抑郁,忧闷,易于落泪。当精神症状不典型时这些可作为用方参考。患者的体质多虚弱,症状多急剧,腹诊多有腹直肌拘急的征象。《皇汉医学》说“本方以有甘草大枣,于腹证上是右腹宜肌挛急。若有此腹证,不问老少男女,与本方颇佳。”本方所主之“脏躁”为情志病,因此应辅以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暗示,以增强疗效。

9、在剂量上,方巾甘草大剂可用至30g。张常春认为甘草用15 8以上方能提高疗效(新医药学杂志,1974;7:25)。南通精神病防治院报道甘草用25~45g,疗效尚好(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8;1:65)。小麦可用至60~100R,大枣用至30g。

10、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六条)

11、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12、莫枚士:此为诸清心方之祖,不独脏躁宜之。凡盗汗、自汗等可用。《素问》:麦为心谷。《千金》曰:麦养心气。《千金》有加甘竹根、麦冬二味,治产后虚烦及短气者,名竹根汤。又有竹叶汤、竹茹汤,并以此方为主,加入竹及麦冬、姜、苓,治产后烦。夫悲伤欲哭,数欠伸,亦烦象也。依全书通便,此方当名小麦甘草汤,或麦甘大枣汤亦得(《经方例释》)。

13、尾台榕堂:脏者子宫也。此方治脏躁以缓其急迫。孀妇室女,平素忧郁无聊,夜夜不眠等人,多发此证。发则恶寒发热。战栗错语,心神恍惚。坐卧不安,悲泣不已,服此方立效。又癫痫,狂病,与前证类似者,亦有奇验《《类聚方广义》)。

14、大墀敬节等:此方能镇静神经过度兴奋,并有缓解各种痉挛症状之效。最常应用于癔病、神经衰弱症。患者无故悲痛哭涕,不能安眠,甚至昏迷或发生惊狂症状。或在癫痫、神经病等猛烈发作,几无间断之激症,用之有奇效。两腹直肌多拘挛如板状,但亦有软弱者。方中甘草、大枣为缓和剂能缓解异常切迫之肌痉挛、神经兴奋、疼痛等。小麦亦有缓和镇静之效,尤能缓和脑神经之异常兴奋。由于以上适应证此方应用于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夜啼症、失眠症、癫痫、舞蹈病、精神病、胃痉挛、子宫痉挛、痉挛性咳嗽、因蛔虫之腹痛呕吐等(《汉方诊疗实际》)。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shenghuobaike/3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