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条的配料做法(正宗格拉条配方)

生活百科59

一、格拉条的做法

格拉条的配料做法(正宗格拉条配方)

1、①将草果用刀劈开,肉桂用刀背捣成小块,甘草切成粗块,韭菜扎好,姜用刀松,干红辣椒切成段。

2、②将八角、肉桂、陈皮、丁香、山奈、花椒、茴香、苦瓜、草果、高良姜、甘草、干红辣椒放入调料袋中,扎紧袋口。

3、③将调料包、葱结、姜、切片糖、黄酒、酱油、糖色、精盐、熟花生油、味精、骨汤放入锅中,拌匀。

4、杰拉,又名杰拉面,是安徽阜阳的传统小吃,堪称阜阳人的面食。相传与苏东坡有关,是富阳特有的一种食品,深受当地人喜爱,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于以下几个原因:阜阳“搅”的方言是“gé lā”,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因各种配料需要搅拌均匀而被称为“哥俩”,又因其色泽金黄、表面粗壮而被称为“金条面”。

5、格拉在锅里滚了几下,捞出来用冷水冷却,直到烂了。重复几次后,Gra是如此的坚韧,咬一口,Gra可以在你的嘴里诚实而不客气地给你的牙齿一个弹性。

二、格拉条的配料做法是什么

1、①草果用刀拍裂,桂皮用刀背敲成小块,甘草切成厚片,香葱挽结,生姜用刀拍松,红辣椒干切成段。

2、②将八角、桂皮、陈皮、丁香、山奈、花椒、茴香、香叶、草果,良姜、甘草、红辣椒干一起装入香料袋内,袋口扎牢。

3、③将香料袋、葱结、姜块、片糖、黄酒、酱油、糖色、精盐、熟花生油、味精、骨汤一起放入卤锅内,调匀即可。

三、阜阳格拉条和武汉热干面味道区别大么

1、虽然没有吃过拉条,但是就网上的形容和做法来看,味道还是差很多的。

2、从面而言,格拉条是现场用面粉团拉扯成型的面条,而热干面用的是碱面,通常都是先准备面,吹凉,等到要吃的时候再下

3、其次就是酱料,单热干面使用芝麻酱这一点而言,两者的味道就注定不同了,问过很多外地来的同学,对热干面的映象,多数都是表示接受不来那黑乎乎的一坨和奇怪的味道,但是对于武汉人来说,没有芝麻酱、辣椒、醋、香葱的热干面是不完整的,面劲道,芝麻酱浓香,口感醇厚而回味绵长。

4、搭配,网上说的格拉条是配以豆芽汤之类的解渴,我猜想应该是咸味的,但是和热干面搭配的就不同,我们喝甜的,夏天绿豆汤,冬天蛋酒,再加个面窝,好吃不嫌多!

5、所以,总的来看,各有差异,但味道绝对不同

6、走过南,闯过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阜阳人,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下阜阳格拉条和武汉热干面的区别。

7、阜阳格拉条大概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是阜阳地区的特色名吃。

8、做法:面团和硬,放在千斤顶压出比面条稍粗,放入开水煮,不待面熟,放置冷水,再煮,反复几次,面口感弹脆,配以煮好的豆芽、切好的生黄瓜丝、再加两勺芝麻酱、辣椒酱或则蒜泥、碎花生、香菜或则荆荠。搅拌均匀,一碗香喷喷的格拉条就做好了。

9、口感:面劲道,有嚼劲,爽滑可口,又香又辣

10、而武汉热干面属于湖北省武汉市特色小吃,是一种碱性面,和面时要加碱,面较格拉条细,如方便面粗细。

11、做法:面入锅煮熟,捞出用油拌开,加以萝卜丁或则咸菜、芝麻酱、碎花生、香葱、辣椒粉等。一碗香辣的热干面就做好了。

12、阜阳格拉条和武汉热干面配料几乎相差不大,口感的差别就是武汉热干面较软而已。你们觉得呢?

13、作为一名阜阳人,我即吃过格拉条,也做过格拉条。武汉热干面只吃过,没有做过。暮春夏秋正是吃格拉条和热干面的好季节。

14、格拉条可做成凉拌面,也可以做成有汤的面,我吃过的武汉热干面都是干面。外表形状格拉条稍粗,热干面细与方便面相似。

15、做格拉条第一步,和面,取面粉二碗,加少许盐和油,加水适量,和成面团。然后覆盖醒几小时,搓成条状,再拉成适度粗细的长条条,下入滚水里煮熟捞出来,根据个人喜好,过水或不过水,加入盐葱花和自己喜欢的材料拌匀即可食用。

16、武汉干热面芝麻酱很好吃,味道也不错,只是有点辣,我吃不习惯。可能对武汉人或喜好吃它的人来讲,是很好的食材,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

17、区别/很大!作为一个在阜阳生活十年的湖北人,我感觉可以解答一下各位的困惑。

18、格拉[打脸]”条和热干面,作为最具特色的地方食物,因为其地域性非常强的口感,因而受到其当地人的。喜欢。很多人都从选料、做工、

四、求熬制阜阳格拉条配料做法

阜阳格拉条是一种以小麦面、芝麻酱、豆芽、辣椒油、香菜、黄瓜、蒜泥等为食材的特色小吃。下面是其配料及制作方法:

1.**揉面**:像平时和面一样,将小麦面揉成面团,稍硬一些最佳。

2.**醒面**:揉好的面团需要静置一段时间,醒面约10分钟。

3.**擀面**: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稍薄的面片,再用刀切成条状。

4.**煮面**:烧开水,将擀好的面条放入锅中煮至七八成熟,捞出后过冷水备用。

5.**拌料**:将芝麻酱、辣椒油、蒜泥、香菜等调料放入碗中,再将煮面的开水冲入,用筷子搅拌均匀。

6.**配料**:将豆芽、黄瓜等配菜洗净切好。

7.**盛装**:将煮好的面条放入碗中,上面放上配菜,最后淋上拌好的调料即可食用。

在制作过程中,面团揉的硬一些可以使面条更有嚼劲,同时擀面和煮面时要注意掌握火候,以免面条煮烂。此外,根据自己的口味可以适量调整调料的种类和数量。

五、格拉条卤汤做法。。。

原料:八角20克,桂皮20克,陈皮50克,丁香8克,山奈20克,花椒20克,茴香15克,香叶20克,良姜20克,草果5个,甘草15克,干红辣椒100克,香葱150克,生姜150克,片糖250克,黄酒1000克,优质酱油500克,糖色50克,精盐200克,热花生油250克,味精100克,骨汤12千克。

①草果用刀拍裂,桂皮用刀背敲成小块,甘草切成厚片,香葱挽结,生姜用刀拍松,红辣椒干切成段。

②将八角、桂皮、陈皮、丁香、山奈、花椒、茴香、香叶、草果,良姜、甘草、红辣椒干一起装入香料袋内,袋口扎牢。

③将香料袋、葱结、姜块、片糖、黄酒、酱油、糖色、精盐、熟花生油、味精、骨汤一起放入卤锅内,调匀即可。

原料:黄栀子150克,香叶100克,山奈50克,花椒25克,良姜50克,砂仁25克,油炸蒜仁150克,油炸鲜桔皮150克,芹菜150克,生姜150克,沙嗲酱1瓶,黄酒1000克,熟菜籽油250克,油咖喱150克,味精200克,精盐230克,骨汤12千克。

①黄栀子用刀拍裂,芹菜打成结,生姜用刀拍松。

②将黄栀子、香叶、山奈、花椒、良姜、砂仁、油炸蒜仁、油炸鲜桔皮装入香料袋内,袋口扎牢。

③将香料袋、芹菜结、生姜块、沙嗲酱、黄酒、热菜籽油、油咖喱、精盐、骨汤一起放入卤锅内,调匀即可。

原料:八角60克,山奈50克,花椒25克,白豆蔻25克、陈皮50克,香叶50克,白芷25克,香葱150克,生姜150克,水酒1000克,白酱油1000克,精盐120克,味精100克,骨汤12千克。

①香葱挽结,生姜用刀拍松。将八角、山奈、花椒、白豆蔻、陈皮、香叶、白芷装入香料袋内,袋口扎牢。

②将香料袋、葱结、姜块、水酒、白酱油、精盐、味精、骨汤一起放入卤锅内,调匀即可。此配方适宜于卤制10~12千克的生鲜原料(家庭可按比例减少调味料的数量)。

一、香料、食盐、酱油的用量要适当:香料过多,成菜药味大,色泽偏黑;香料太少,成菜香味不足。食盐过多,成菜除口味“死咸”外,还会使成菜紧缩、干瘪;食盐太少,成菜鲜香味不突出。酱油太多,成品色黑难看;酱油太少,口味不够鲜美。

二、原料的选用:黄卤汁、白卤汁不宜使用酱油或别的带色的调味品,也不要使用容易褪色的香料。

三、卤汁不宜事先熬煮:卤汁应现配现用,这样既可避免调味品中的芳香气味白白地挥发掉,还能节省燃料和时间。

卤过菜肴的卤汁,应注意保存,留作下次用。卤汁用的次数越多,保存时间越长,质量越佳,味道越美。这是因为卤汁内所含的可溶性蛋白质等成分越来越多的缘故。

卤汁的保存,应注意以下几点:1、撇除浮油、浮沫。卤汁的浮油、浮沫要经常撇除,并经常过滤去渣。2、要定时加热消毒。夏秋季每天早晚各烧沸消毒1次,春冬季可每日或隔日烧沸消毒1次,烧沸后的卤汁应放消过毒的盛器内。3、盛器必须用陶器或白搪瓷器皿。绝不能用铁、锡、铝、铜等金属器皿,否则卤汁中的盐等物质会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使卤汁变色变味,乃至变质不能使用。4、注意存放位置。卤汁应放在阴凉、通风、防尘处,加上纱罩,防止蝇虫等落入卤汁中。5、原料的添加。香料袋一般只用2次就应更换。其它调味料则应每卤一次原料,即添加一次。

另外,有了老卤后,调制卤汁则不必非用骨汤,用清水亦可,也可不加油。

清洗处理。动物原料在宰杀处理后,必须将余毛污物清除干净。

初步刀工处理。肉、肠、肝应改刀成块。家禽及豆腐干等不需再改刀。

焯水处理。凡是需要卤制的动物性原料,都应先进行焯水处理后,才能用于卤制。

卤锅的选用。最好选用生铁锅,若卤制的原料不太多时,选用砂锅为好。这两种锅壁厚导热性较差,汤汁不易蒸发。食物与此锅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用铜锅或铝锅,因此锅导热性很强,汤汁气化快。铜锅还易与卤汁中的盐等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成品的色泽、口味、卫生质量。

要掌握好火力。一般是采用中小火或微火,使汤汁保持小开或微开状态。不能使用旺火,否则,汤汁沸腾,不断溅在锅壁上,形成薄膜,最后焦化落入卤汁中,成碳末状黑色物,有的粘附于原料上,影响到成品和卤汁的色泽、口味。大火卤煮,原料既不易软烂,卤汁又会因快速气化而严重减少。

要掌握好原料的成熟度。原料的卤制,不管质地老嫩、成熟时间长短,其成熟度都应掌握在软化时或软化前出锅或离火。

鉴别的方法是:用手捏一捏卤制的原料,如感觉很硬,说明火候未到;一捏即碎烂,则是过火了(属烂化阶段);捏之软而略有弹性,而且不碎,说明火候正好,即软化阶段。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shenghuobaike/3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