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槐角的别名叫什么)

生活百科58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槐角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槐角以及槐角的别名叫什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槐角(槐角的别名叫什么)

一、槐角的功效与作用

槐角,为我国常用中药材,豆科植物槐(sophora

l.)的干燥花及花蕾、成熟果实。药材商品将花称槐花,花蕾称槐米,果实称槐角。别名:槐实、槐子、槐豆、天豆、槐连豆。

槐米、槐角在医疗方面,不仅用于中医配方,而且是中药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其性寒、味苦,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肝热目赤、头晕目眩等病症。据统计,以槐米、槐角为原料生产的降压丸、京万红、槐角丸达30多种;70年代,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生产出芦丁、脉通、维脑路通等,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栓塞等症,疗效显著。

槐角茶甘醇可口,回味悠长,此茶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疏风热,润大肠,凉血通便之功效。心胸烦闷,目赤流泪,晕眩欲倒,痔疮出血者常饮此茶颇有益处。尤其对降三脂,预防和治疗痔疮有极好疗效。

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二、槐角有什么功效

中药的种类有很多,有植物药,有动物药,还有矿物药,而这每一种大类别的药物里面还要根据入药部位的不同分类,比如植物药里面有根茎叶的区别,还有种子药物,每一种类型的药物都有一个功效方向。那么,一般槐角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呢?

【别名】槐子、槐实、槐荚、槐豆。

【来源】豆科植物槐SophorajaponicaL.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冠圆形,叶多而密,树皮棕灰色,粗糙纵裂内皮鲜黄色。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2片,对生或近对生,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形,先端尖,基部***,常略偏斜,全缘,下面有白粉及细毛。夏季开花,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萼钟状,具5小齿,疏被毛;蝶形花冠乳白色或稍带黄色,旗瓣宽心形,凹头,有爪,微带紫脉,雄蕊10枚,不等长。荚果肉质,节荚之间紧缩成串珠状,黄绿色,无毛,不开裂。种子1~6粒,肾形,长约8毫米,棕黑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原野。南北各地均多栽培,以北方最为常见。

【采收加工】冬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性状】念珠状,长1~6厘米,直径0.6~1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皱缩而粗糙,背缝线一侧呈黄色。质柔润,干燥皱缩,易在收缩处折断,断面黄绿色,有黏性。种子1~6粒,肾形,长约8毫米,表面光滑,棕黑色,一侧有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子叶2,黄绿色。果肉气微,味苦,种子嚼之有豆腥气。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6~9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或嫩角捣汁;外用:适量,水煎洗;研末调敷。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药理研究】降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抗氧化;降低胆固醇;抗炎;提高耐氧力;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抗生育等。升血糖:家兔注射槐角浸膏后1小时血糖升高,同时出现尿糖,但此反应仅为一时性,注射后1日即恢复;抗菌:槐角含有杀菌物质,能对抗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毒性:槐豆仁及槐豆仁连皮制成浸膏,于家兔皮下注射,可使红细胞减少,槐角浸膏注射于青蛙、蜥蜴及小白鼠可使其中毒致死。

【化学成分】本品含染料木素-7-β-D-纤维素二糖苷、染料木素、槲皮素、芸香苷、金雀花碱、苦参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慎服。

【相关药方】①治伤寒狐惑,多眠声嘎,及唇口生疮:槐角、桃仁、艾各30克,枣子十五个。上锉,每服15克,水煎温服。(《寿世保元》)

②治烫火疮:槐角烧灰为末,香油调上即好。(《万病回春》)

③治小便尿血:槐角子9克,车前、茯苓、木通各6克,甘草2克。水煎服。(《杨氏简易方》)

④治高血压病:槐角、黄芩各9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地榆槐角丸是以地榆、槐花、槐角、大黄为主要组成成分的药物。地榆这种药材可以缩短出血凝血时间,而且还可以帮助收缩毛细血管,而槐花可以保持毛细血管的抵抗力,使得脆弱的毛细血管壁恢复原有的弹性。同时还可以起到抗炎效果,槐角可以加快血液凝固速度,减少血管壁的渗透,大黄同样也可以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综合起来,这些药材对于痔疮的治疗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此药可以帮助患者清热泻火,行气养血。对于痔疮便血以及发炎的症状都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处方药物。少数患者如果抵抗力比较差,在服用了地榆槐角丸后会出现轻微腹泻的情况,可以缓缓隔天再继续使用,对腹泻有改善作用。

三、槐角的功效

1、别名:槐实、槐子、槐豆、天豆、槐连豆

2、生长周期:多年生植物,一般栽植8-10年后开花、结果。

3、采收加工: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4、炮制:蜜槐角:先取槐角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喷入蜜水,再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槐角100斤,用炼热蜂蜜5斤)槐角炭:将净槐角置锅内,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内呈老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5、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大肠经。

6、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

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或嫩角捣汁。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掺或油调敷。

8、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慎服。

9、槐角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成熟果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药材商品将花称槐花,花蕾称槐米,果实称槐角。

10、我国对槐的应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解释词义专著《尔雅》中就记述有:“槐有数种,叶大而黑者名榱槐,昼合夜开者名守宫槐,叶细而青绿者但谓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别……今医家用槐者最多”。

11、作为药用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果实称槐实,即今槐角。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梁陶弘景云:“槐子以相连多者为好”;南北朝雷

12、云:“槐实,凡采得后,去单子并五子者,只取两只、三子者。……凡使,用铜锤槌之令破,用乌牛乳浸一宿,蒸过用”;宋.《图经本草》载:“槐实生河南平泽,今处处有之。其木有极高大者……”;《食疗本草》亦载:“槐实主邪气,产难绝伤。春初嫩叶亦可食,主瘾疹,牙齿诸风疼”。槐花始见于《日华子本草》(即《大明本草》)。其后历代药书均有收载。明.《本草品汇精要》记有:“花未开者佳”……古时使用部位均指花蕾。

13、槐树栽培可追溯到汉代,据《三辅黄图》卷一记载:《汉长安故都.汉旧仪》记有:“长安城中……树宜槐与榆、松、柏茂盛焉”;《晋书》中《符坚载记》有:“王猛整齐风俗,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关陇歌曰:长安大街,夹树杨槐”。说明槐树,在2000多年前的汉时故都,已大片种植,并遍布城内;到了公元351-385年前秦时期,发展成为道路的行道树。

14、明代李时珍对槐的物候期、性状、食用、染色等作了概括总结,曰:“槐之生也,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时而始规,二旬而叶成,初生嫩芽,可碟熟水淘过食,亦可作饮代茶,或采槐子种畦中,采苗食之亦良,其木材坚重,有青黄白黑色,其花未开时,状如米粒,炒过煎水,染黄甚鲜,其实作荚连珠,中有墨子,以子相连多者为好,周礼秋取槐檀之火,淮南子:老槐生火,天元主物薄云,老槐生丹,槐之神异如此”。

四、槐角怎么食用

1、一般口杯放槐角8粒以上沸水冲泡,3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多次续水继饮,可以隔夜。贮藏方法:阴凉干燥处,因为是蜜炼而成,必须防潮。孕妇、低血压及老寒胃者忌服。

2、槐角茶甘醇可口,回味悠长,此茶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疏风热,润大肠,凉血通便之功效。心胸烦闷,目赤流泪,晕眩欲倒,痔疮出血者常饮此茶颇有益处。尤其对降三脂,预防和治疗痔疮有好的疗效。

3、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4、槐角为我国常用中药材,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成熟果实。药材商品将花称槐花,花蕾称槐米,果实称槐角。别名:槐实、槐子、槐豆、天豆、槐连豆。

5、槐米、槐角在医疗方面,不仅用于中医配方,而且是中药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其性寒、味苦,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肝热目赤、头晕目眩等病症。

6、据统计,以槐米、槐角为原料生产的降压丸、京万红、槐角丸达30多种;70年代,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生产出芦丁、脉通、维脑路通等,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栓塞等症,疗效显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药材商品将花称槐花,花蕾称槐米,果实称槐角。

五、槐角树和槐树一样吗

二者不一样。槐角树为豆科植物槐,多生于温带,土层深厚、湿润、肥沃、排水良好,一般为中性及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中,常栽于街道两旁及庭院。槐喜干冷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肥、稍耐阴、耐旱、耐寒、抗风、抗病虫害、抗污染的特性。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

槐,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具纵裂纹。当年生枝绿色,无毛。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叶轴初被疏柔毛,旋即脱净;叶柄基部膨大,包裹着芽;托叶形状多变,有时呈卵形,叶状,有时线形或钻状,早落;小叶4-7对,对生或近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具小尖头,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下面灰白色,初被疏短柔毛,旋变无毛;小托叶2枚,钻状。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shenghuobaike/39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