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炖排骨的做法(松茸做什么好吃)

生活百科64

一、赤松茸炖排骨汤

松茸炖排骨的做法(松茸做什么好吃)

赤松茸炖排骨汤,松茸排骨汤营养价值高,尤其是松茸,营养价值绝对是公认的,而且有很好的抗癌效果,还能够帮助我们恢复精力,益胃补气,对于改善心血管功能也有很好的作用。下面就是赤松茸炖排骨汤的做法。

食材:赤松茸、排骨、枸杞、生姜、料酒、盐。

第一步,首先把赤松茸洗刷干净了,然后将赤松茸切成片备用。

第二步,排骨洗干净,然后冷水下锅,加姜片和料酒,焯水撇去浮沫,然后捞出转移至砂锅中,加适量热水,大火烧开,装小火炖个30分钟。

第三步,30分钟后将切好的赤松茸下锅,继续炖20分钟。

第四步,20分钟后,撒些枸杞,加适量盐调味,关火出锅即可。

1、赤松茸和排骨一起煲汤,煲汤都汤会有点发黑,这是正常情况,不过味道还是很鲜美的;2、赤松茸味道鲜美,因此也不需要加味精、鸡精等调料,保持原有的鲜味。

△姬松茸用水冲洗一下,用小刷子刷一刷,把它的根部刷干净点。冲洗干净后用冷水提前半小时以上泡发(时间不充裕可用温水,不过还是用冷水泡最佳)

△准备其他食材,枸杞和虫草也是要提前泡发,大概5-10分钟即可。同时把排骨洗干净了,准备下一步飞水。(飞水:就是将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入冷水锅中,再加热至半熟或全熟,取出以备进一步烹调或调味。)

△锅中烧开水,淋少量料酒(去腥)将排骨放入,煮一会至看不到血色就立马捞出。捞出后要冲洗的话只能用温热水,而不能用冷水随便冲洗。否则会致使排骨肉质瞬间变老变硬,后期再炖多几个钟还是炖不烂咬不动的,这点是常识切记哦

△泡发姬松茸的水不要浪费,倒入电饭锅中后加适量清水,按煲汤模式是1.5小时,等水沸腾了再倒入刚飞水好的排骨,同时把虫草、玉米和姜片也一块倒入锅里一起煮。(泡虫草的水我就不要了直接倒掉,怕味大盖了我的姬松茸味哈哈)枸杞等最后5分钟倒入即可。

喜欢多喝汤的话一开始就要多加点水开煮~切记,中途想加水的话只能加热水

煮的`时候坐在旁边一直闻到香味,忍了好久,现在赶紧趁热喝掉哈哈,真的好香啊~~好喜欢的汤

排骨的肉也是炖得很嫩了,这时准备一碟加了白胡椒粉的酱油,我喜欢这样蘸着排骨肉吃。随便搭一道简单的素炒青菜吃就很满足了~

△喝汤我喜欢喝原滋原味,不喜太咸,所以一大锅汤我只放了一匙半的盐就很够味。排骨可以另外蘸酱油吃,嘻嘻。

二、干松茸炖排骨的做法大全

把松茸,排骨,还有枸杞清洗一下。然后锅里烧开水,把排骨焯一下去掉血沫。松茸换水继续泡发,记住,这时候泡蘑菇的水就不要丢掉了,等一会做汤的时候加进去,味道很好的

取一砂锅,把所有的材料扔进去,加清水还有刚才泡蘑菇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来煲制

一个小时后煲好了,加少许盐就可以了,不用加任何调料

食材:母鸡半只,竹荪3-5只,松茸5只,瑶柱10粒,红枣5粒,生姜三片

2.松茸怕铁器,可以用陶瓷刀处理,砂锅熬制;

3.竹荪用温的淡盐水泡发10分钟,然后把菌盖头剪掉不要。然后用剪刀剪成小段待用;

4.把其他材料(竹荪除外)连同鸡、红枣、生姜一起放入汤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小时,放入竹荪再炖15分钟加入盐调味即可;

此汤营养价值,平时喝润肺清热、保肝护肺、减轻脂肪肝。是非常好的家庭常备汤料。

食材:乌鸡,板栗,松茸,竹荪,红枣,姜片,薏米

1.沸水倒入乌鸡,去血沫。加入姜片可去味;

3.泡发竹荪(竹荪用温的淡盐水泡发10分钟,把菌盖头剪掉不要),准备红枣,薏米;

4.把清理好的乌鸡倒入煲汤锅,放入准备的食材,大火煮开,转小火炖1.5-2小时;

5.出锅前根据个人口味轻重,放入适量细盐;

松茸乌鸡汤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有效地帮助身体补充蛋白质,而且老少皆宜,都是可以吃的,做法也是比较简单。

三、鲜松茸排骨汤的做法

鲜松茸排骨汤的做法,松茸是一种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的菌类,食用方法也比较多,和排骨一起炖汤就是比较不错的选择,既美味又营养,那么,以下分享鲜松茸排骨汤的做法

新鲜松茸买来除去泥土,用清水洗净。

控干水分后切片备用,准备一个姜。

排骨放入凉水中,大火煮开3至5分钟,然后将水倒掉,冲洗干净后捞起来备用。

把切好的新鲜松茸,排骨,姜片放入汤锅中,加入清水没过食材,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2小时左右。

1、松茸属于高蛋白食物,和富含鞣酸的食物一起食用,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同时加重消化负担,对身体不利,生活中常见的高蛋白食物有柿子、竹笋、生木瓜等。

2、松茸维生素含量较高;而软甲壳食物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砷元素,两者一起吃会使五价的砷变为三价的砷,带有一定的毒性,影响身体健康,比如螃蟹、小龙虾等。

3、松茸中钾、磷、钠、镁等矿物质较高,与富含草酸的食物一起食用,则会生成不易消化的难溶成分,降低矿物质的吸收量,生活中常见的高鞣酸食物有菠菜、苋菜、荠菜等。

4、松茸中含有油酸、亚油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于高脂食物一起吃,会降低松茸的营养成分,不利于人体对松茸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可能会肥胖的可能性,生活中常见的高脂食物有各种肉类。

5、松茸具有一定利滑性,适量吃有助于通便,与寒性食物食物一起吃,会增加肠道滑利性,从而导致其胃肠道负担,生活中常见的寒性食物有螃蟹、苦瓜、秋葵等。

6、松茸中的纤维素比较高,而人体暂时没有可以降低完全消化代谢的分解酶,食用过量会加重人体肠胃,与高纤维食物一起吃,可能会导致人体消化不良,生活中常见的高纤维食物有辣木籽、奇亚籽等。

松茸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吃法是比较多的,既可以煮汤,也可以炒食等,用以下方法举例,具体做法如下:

3、然后油锅烧热,下葱姜煸香,投入山鸡肉片煸炒;

4、煸炒好后烹入料酒、酱油,加入精盐、白糖和适量水煸炒;

5、之后加入松茸菌片继续炒至山鸡肉熟烂,用湿淀粉勾芡;

6、煮熟后加入味精推匀,即可出锅。

松茸生吃松茸口感鲜嫩,但要记住,生吃的时候要吃新鲜的,放置时间太久的松茸可能滋生细菌以及微生物,食用之后很容易加重人体的胃肠道负担。

其次松茸身是不含毒素的,但松茸很容易与白酒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一起吃导致人体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

松茸是一种,名贵的真菌食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铁、磷等成分物质,儿童适量吃可以为其补充营养,具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并不会导致性早熟,不需要太担心。

新鲜松茸最佳的保存方法是冷藏。

松茸是一种很容易变质腐烂的真菌类物质,生活中最常见的保存方法就是将其冷藏,冷藏时将冰箱温度调到4-8度,再将松茸放进去,可以放7天左右,但建议在在3天内食用最好,因为松茸保存时间越长,营养成分,香味流失越多,口感也越差。

小贴士:松茸放冰箱保存时不需要清洗,吃的时候再清洗即可,否则会导致松茸腐烂速度加快。

松茸具有抗辐射、抗衰老、抗癌、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功效,同时还有治疗糖尿病、早期癌症的特效。

日本有关资料显示,松茸抗癌效果可达90%以上抗癌,据分析,鲜松茸约含水分89.9%;在菌子中粗蛋白17%,纯蛋白8.7%,粗脂肪5.8%,可溶性无氮化合物总量61.5%,粗纤维8.6%。

此外,还含有丰量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其他营养素。据许多文献记载,松茸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松茸还具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等特殊作用,列担子菌类抗癌之前茅。

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延长根系的吸收时间

松茸群的地下菌丝与松、栎类植物根系形成的外生菌根通常均有外延菌丝,这是菌根的主要吸收器官,它在数量、接触面积和长度上远远超过根毛。

初步统计,每l0mg菌根土壤中含有的菌丝数达200~400条。这样在植物根际形成一个周密而庞大的菌丝吸收网;同时由于菌丝的侵入刺激菌根明显延长并分枝,大大地增加了根系的吸收面积。另一方面,没有菌根的营养根虽有根毛,但其寿命一般也只有几天就失去了吸收功能,外生菌根的吸水作用一般可延长一年之久才衰竭。

外生菌根真菌松茸能产生各类转换酶、蛋白酶、脂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磷酸酶等水解酶,这些酶类分泌到土壤中,对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吸收的物质转化为可吸收的物质具有直接作用,促进根系吸收矿物质和氮、磷素等营养物质。

同时菌根还能分泌各种生长激素,如细胞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维生素B生长调节素、吲哚乙酸等。这些生长激素同植物本身所产生的植物生长激素是同性质的。

一是产生抗生素物质。在活性菌根带内,细菌、放线菌全部消失,霉菌也大大减少,土样中只发现有藻状菌纲被孢霉属的种类(齐乐贤,1999;杨民和,1997),在该区域外则存在有大量的细菌和放线菌。

二是哈蒂氏网防卫。大部分菌丝可以侵入共生植物幼根皮层形成哈蒂氏网,对病原菌的入侵感染和蔓延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屏障作用。一旦病原菌感染了已形成的外生菌根,病原菌进入到哈蒂氏网区域就停止蔓延,很难通过哈蒂氏网侵入到皮层组织细胞中。

松茸类地下菌丝和菌根的活动使得共生植物根标土壤疏松、透气良好,持水、肥能力提高。松茸群即使在土壤较贫瘠干旱的松栎林地亦可良好地生长繁衍产菇,经过其地下菌丝和菌根的活动,土壤明显地聚集呈粉末状结构,并由于其活动最大限度地吸收有限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其和共生植物共用而使得土壤结构改变

并进一步干化,因而加强了森林生态系统中松栎类共生植物的抗旱性和抗贫瘠性。除此之外松茸类还具有抗低温的特性,其担孢子在-19℃保存35d仍然有萌发能力产生菌丝。

松茸的吃法很简单,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如此便能完整地保留松茸的美味与营养。干松茸在食用前需要放入40℃的温水中浸泡2分钟,待其恢复弹性,随后即可用于蒸食、煲汤以及其他各种烹饪方法中。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shenghuobaike/4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