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附子有毒吗(吃附子一个月后才中毒)

生活百科61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制附子有毒吗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制附子有毒吗以及吃附子一个月后才中毒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制附子有毒吗(吃附子一个月后才中毒)

一、制附子要煎多久才能消除毒性肉桂有没有毒啊

制附子要选用颜色比较黑的,因为黑色的比白色的毒性小,煎半小时毒性就没了,如果你还不放心的话,煎到半小时你用舌头舔一下,如果感觉舌头不麻就没毒了,以我的经验来说,煎20分钟以上,就完全没毒了。肉桂没有毒性,只是有大热之性,吃多会上火。

二、医案:附子中毒

https://mp.weixin.qq.com/s/PjJd7b3JSXf4C-RcdVdI5g

上周,我写了一篇文章药房的大神们,请你们对这些可怜的中药,嘴下留情!里面提到,现在有很多中药都被中药房禁止或者限制销售了,就是因为它们有毒,或者被传有毒。

比如麻黄、半夏、细辛、附子、水蛭等。但其实这些所谓的“毒药”,都是治病的良药,好药,被遗弃不用或者限量使用,实在太令人心痛了。

其实任何脱离方剂和剂量、脱离病案,单纯谈论中药毒性的言论,都是耍流氓。不明不白没前没后,没有经过只看结果地讲半夏致死案,附子致死案,都毫无意义,都是对中药的不负责任。

正巧,昨天就收到了这么一封读者医案投稿,她的文章原名叫《不作死就不会死》,讲的就是自己服用生附子中毒的经过,我只字未动地转发如下,请大家自己看看这个中毒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吧。

去年开始看了《说医不二》,就成了你的粉。一直幻想我们的第一次交流会有怎样的画面,然而万万没想到会是一次中毒。是的,我中毒了,附子毒。

我的中医基础,怎么说呢,可能是0,也可能有个一分两分的。中医大家的书看不懂,平时关注一下徐文兵、罗大伦老师,和你。

你有次提到了李可老先生讲阳气的那本书,我就买来读了。虽然是繁体竖版,但毕竟是本访谈录,看下来倒是不吃力。合上书,我就觉得,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阳虚人,从前被误诊了多次阴虚,最近一两年总是手脚寒凉,怕冷,四逆汤应该适合我。于是,此处略去一万字,我抓了十付四逆汤回来(生附10克,筠姜5克,炙甘草6克)。

拿到药,我纠结了一下,我这个程度的阳虚到底用不用这么大招,想了想,剂量毕竟不大,症状也有,就让我感受一下中药界的网红方剂吧。

辩证,没有;煮药方法,没看。洗了洗药,泡了半个小时,扔到煎药锅里,不管它了;两三个小时后,就得了。(没先煎附子,我是不是活该……)

从周六早晨开始喝,今天是第四天了。然而就在今天上午喝了半杯药之后,我觉得舌头发麻,心想:坏了,中毒了。舌麻,之后是唇麻,然后是牙齿、四肢麻,心慌,期间伴着头晕、眼花、偶有耳鸣。

网上搜到的解毒方,手边都没有,只好先用凉水冲了一大勺蜂蜜喝下去。中午还出门散步,我眼里那个天啊,都是黑的。下午两点多,实在坚持不住了,回家。

买了甘草(60克)和防风(30克),配30克黑豆急煎,加150克蜂蜜,冲30克生绿豆粉,分两次服下。这个解毒的方子有点大了,但是我不是怕死么……其实下午三点左右我觉得症状已经减轻了,但还是把解毒药都吃下了。目前除了觉得自己有点虚弱,其他症状都没有了。

然后躺在床上反思:不按要求煎药;不按时间服药(要求晨起空腹,今天是早饭后喝的,前面还喝了杯咖啡。。。别骂我,没文化,我活该);中毒了还不赶紧解毒,还硬撑着(整个过程神志清醒,但是不敢告诉同事我是附子中毒,不是怕他们说我作死,是怕被送到医院洗胃)。

以上就是我的检讨,我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到了服药第四天才有中毒症状?元气刚刚被激发?毒素累积?咖啡刺激?ps:我这毒,算解了么?

真的很感谢这位好心的读者,把整个过程记录得如此详细,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都勇于承担下来,没有不负责任地只写“我吃附子中毒了!”,让附子背上不该背的锅,让大家对附子的误会更深。

真心谢谢这位朋友,她的行为才是对中药应有的态度。

好了,让我们回头看看她到底对自己做了些什么吧。首先,咱们说说生附子和现在常用的制附子的区别。

生附子回阳救阳的效果很强,所以在治疗阳脱或者阴寒之证时,多用生附子回阳救逆。比如四逆汤。

制附子救阳的力量不及生附子,它一般多用于固阳,敛阳的方子中,治疗肾阳不固、遗精、汗流不止、阳虚等证。现在的医生多喜欢用制附子。

相比之下,生附子的毒性要比制附子强很多。所以在煎煮入汤药时,不但要配伍大量解毒的甘草,而且还要先煎。生附子一般要先煎2―3小时,制附子要先煎1小时。

文中作者特别注明了用的是生附子,虽然没有先煎,但是总共煎煮时间也是够的,也有2―3个小时,其实此时毒性差不多快没有了。只是炙甘草的用量有点儿少,监制毒性的力量不够。

另外,附子中毒会有3个小时到3天的潜伏时间,算算看,作者果真是三天后开始有中毒反应的。一般来说,附子中毒后会出现以下症状:首先是出现唇、手、足麻,之后会有唇歪、流涎等现象。有些附子中毒的患者手、足的肌肉会发生痉挛、抽搐等,而且会有胸闷、心慌、心悸、眼花,很多患者的咽、喉、胃等部位会发生烧灼感。

随后中毒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并且会非常烦燥,继而出现神志呆滞、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言语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现象。

中毒比较严重的患者在出现昏迷、抽搐等现象后,有的会呼吸暂停,危重者可能引起死亡。

对照来看,作者在第四天出现的中毒症状,是比较初期的症状,或者是比较轻微的中毒症状。所以她在服用了冷水冲服蜂蜜后,下午三点已经开始症状缓解。

那么有哪些解毒措施,可以解附子之毒呢?李可老先生一生用了5吨附子,无一例中毒,就是因为他老人家保全措施做的非常好。

第一就是配伍解毒之品。凡用乌头剂,必加两倍量之炙甘草,蜂蜜150g,黑小豆、防风各30g;凡用附子超过30g时,不论原方有无,皆加炙甘草60g,即可有效监制。

另外,李老还研制出乌附中毒解救法:生甘草60g,防风、黑豆各30g,加水1500mL,蜂蜜150mL,分次冲服绿豆粉30g,l0min即解。

第二是宽水久煎。凡剂量超过30g时,乌头剂加冷水2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3次服,煎煮时间3h左右,可有效破坏乌头碱之剧毒。但附子剂用于危急濒死心衰病人,使用大剂破格救心汤时,则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灌,不循常规,以救生死于顷刻。此时,附子的毒性,正是心衰病人的救命仙丹,不必多虑。

第三是示范煎药,亲临守护。“凡用乌头剂,必亲临病家,亲为示范煎药。病人服药后,必守护观察,详询服后唇舌感觉。待病人安然无事,方才离去。”

作者后来用的“解毒大方”,正是李可老先生配制的解毒方。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什么比较简单地解毒办法呢?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冷水冲服生绿豆粉:大人2调羹,约40g,小孩用1调羹,约20g。

2、冷水冲服蜂蜜:大人一次约120g,小孩约40g。

3、嚼食生白萝卜片:一次约3片,每片约0.5cm厚,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斟酌服用。

4、急煎生甘草水:可温服,大人用甘草60g,小孩用甘草20g。

很多中医师、中医学生或者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中药的时候,都喜欢亲自生尝中药,以感受服药后的感觉,加深药物性味归经的体会。这是了不起的职业精神,确实值得钦佩。

但是,任何行为都应该是在安全适度的范围内,在现在这样的科技环境下,再用生命去换取对某种已知药物药性的确认,真的没有必要,也不值得。

所以,如果你对药物没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个别人某一次的误服或者误操作而导致的中毒案,就过分地紧张和夸大药物的毒性,危言耸听药物的毒害作用,而否定它本身因毒纠偏的神奇药性。。。。这个,绝不是对中药负责任、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附子并不可怕,它是可以救命的药,“它的毒性,正是心衰病人的救命仙丹”。只要我们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中毒后的急救措施,认真观察病人服用后的症状,我们就一定可以用好这个药,绝对没有生命之忧。

最后,回答一下作者的提问:你的毒确实已经解了。这种植物的毒素,不像化学毒素,是可以被人体自然代谢掉的。但是以后不管怎样,都请你好好照顾自己,别再不辨证就用药、不看说明就煮药、中毒后还坚持出去散步,好吗?

三、生附子有毒吗,有什么功效

生附子是未经炮制的附子,又叫乌头。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经加工炮制品有盐附子和黑附片、白附片、炮附片、或统称为制附片。附子味辛,性大热,有毒,温里散寒、助阳行水、补火、止痛和局麻等功效。而且附子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制附子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

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附子的主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附子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取子根(附子),去掉须根,即是“泥附子”,需立即加工。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淡附片、炮附片,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1)、盐附子侧根呈圆锤形,长4至7厘米,直径3至5厘米。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根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根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横切面灰褐色,有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以个大,质坚实、灰黑色、表面光滑者为佳。

(2)、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至5厘米,宽0.9至3厘米,厚0.2至0.5厘米。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光泽,半透明,有纵向导管束。质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以片大、均匀、棕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3)、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厘米。以片匀、内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2、因炮制或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shenghuobaike/42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