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涮辣(云南涮涮辣椒)

生活百科36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涮涮辣的问题,以及和云南涮涮辣椒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涮涮辣(云南涮涮辣椒)

一、涮涮辣的辣度

德宏潞西“象鼻涮涮辣”干椒送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检测,样品辣素含量19.8148 mg/g,二氢辣素含量6.1074mg/g,每单位“象鼻涮涮辣”干椒中含有444.133K,即44.4133万“斯科维尔”单位。

关于“象鼻涮涮辣”的实际辣度值,尚存在争议。根据“中国辣王李永志”的亲身体验,其辣度超过印度的魔鬼椒(100万“斯科维尔”单位)。在一段视频采访中(《生活早参考》 20121219辣王的辛辣人生 15分10秒左右),专家也称其辣度为444.13万,而不是444.133K(44.4133万)。所以,其辣度有可能打破当前吉尼斯世界纪录(Trinidad Moruga Scorpion,200万“斯科维尔”单位)。

二、《风味人间》里面的涮涮辣到底有多辣关于辣椒的七个冷知识

12月初,阿娘期待已久的高分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六集《香料歧路》如约播出,这一集里隆重介绍了美食烹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香料,揭开花椒、八角、辣椒等看似稀松平常的香料食材的神秘面纱。

当在《风味人间》第六集中看到涮涮辣隆重出场时,阿娘和广大网友们一样兴奋不已:“看到了无敌涮涮辣,隔着屏幕都能闻到辣味”、“听到名字就能辣出眼泪!”。

『涮涮辣』,顾名思义,放在蘸水中涮一涮的辣椒。涮涮辣的辣度极高,辣度大到100W个高斯维尔左右,是目前国内辣度最高的辣椒。

用涮涮辣调味时,不能直接入口,只能放在蘸水中涮一涮,即便这样,一大盆水也已经辛辣无比,所以叫『涮涮辣』。

涮涮辣的颜色鲜艳,闻之辣味扑鼻,云南人又称其为『象鼻辣』。

云南是亚热带地区,过去经常有大象出没。

据说,因大象不小心用鼻子碰在了这种辣椒上,辣的大象狂奔不止,鼻子不停的甩动,象鼻辣因此而得名,可见其辣的“过瘾”。

在云南,涮涮辣是傣族的必需品,在当地,涮涮辣一般凉拌菜,蘸水等都会用到它,吃的时候只需将它放进汤里涮几下就可以,有时候弄香辣火锅,一个涮涮辣涮七八口锅都辣味十足。

云南的涮涮辣,别说吃一盘,哪怕吃一个都是“满清十大酷刑”级别。

把果实弄破,提着辣椒轻轻地在汤汁中随便涮几下,辣味就足以辣倒一片了。

据经过检测,涮涮辣可以和印度魔鬼椒、美国沙维纳灯笼椒、墨西哥蝎子辣椒、英国加纳辣椒等一较上下。

涮一下便辣味满口,在云南有“一个涮涮辣够涮一头牛,一个涮涮辣可以从村头涮到村尾”的说法。

说到这里,伙伴们不禁要问:涮涮辣是中国最辣的辣椒,那么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又是什么?辣椒又有怎样的故事?

今天,阿娘就与伙伴们一起复习7个辣椒的冷知识~

辣椒的原产地在南美洲的墨西哥,至少从公元前7500年起,就是墨西哥菜中的调味料。

数百万年来,新旧大陆之间一直相互隔绝,直到美洲被发现之前,这些辣椒都仅存在于墨西哥中东部。

今天,辣椒已然征服了全世界,这和哥伦布的旅程脱不开干系。

但哥伦布的那次寻“椒”之旅其实是个误会。

他原本踏上的,是开辟通往东方的胡椒航路。

大航海时代与寻找新的香料通路密切相关,『胡椒』正是当时欧洲人追捧的东方香料之首。

今天,我们都知道,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而是发现了美洲大陆。

在那里,他真的发现了一种辣味调料,他坚信自己找到了胡椒(Pepper)。于是在英语中,“Pepper”同时指代了来自茄科的辣椒和来自胡椒科的胡椒。

17世纪,辣椒终于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有一种辣椒的正式中文名是中国辣椒( Capsicum chinense),但它的老家当然也在美洲。

它的得名,是因为德国植物学家经常在中餐馆中见到厨子大量使用这种辣椒,就以“中国”作为其品种名字。这种辣椒的老家当然也在美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断魂椒就是中国辣椒的后裔。

贵州的小米辣、云南的涮涮辣、四川的朝天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境内的辣椒。

除去饮食清淡的苏浙和岭南,其他地区都食用辣椒,有的地区甚至无辣不欢,而用辣椒入菜的菜肴也丰富多样。

可实际上,辣椒进入中华大地的时间仅有四百多年。

在明朝初期,随着郑和7次下西洋,中华大地同海外的联系发展到顶峰。

在明朝中后期,红薯、四季豆、花生、油菜、玉米、西红柿、土豆、菠萝、辣椒、南瓜等农作物、水果进入中华大地。

中原地区的人喜欢把异邦国家传入中原的的物品都加一个『胡』字,如胡琴(二胡)、胡床(马扎)、胡桃(核桃)、胡萝卜......在辣椒最初传入中华大地时,国内有些地区就把辣椒叫做『胡椒』,一直流传至今。

辣椒传入中华大地,最初是作为一种花卉来观赏,明代的戏曲家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中,列举了38种花卉,其中之一便是“辣椒花”。

无论是汤显祖,还是同时代的其他人的书中,都没有提及食用辣椒。在明朝,辣椒只是当做花卉来欣赏,并不用做食用。

到了清朝时期,辣椒才在中国开始食用。以西南地区最率先,最明显,后来逐渐发展到华中、华北,以及西北和东北。

我们通常用“热辣”(hot)来形容辣椒,这实在不错。

因为辣椒素的受体(被称为VR1)一般只有在接触到43°C以上的食物或被酸覆盖的时候才会被激活。

VR1受体激活后所传递的是灼热感,所以吃辣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烧灼的感觉。这种灼热的感觉会让大脑产生一种机体受伤的错误概念,并开始释放人体自身的止痛物质――内啡肽,所以可以让人有一种欣快的感觉,越吃越爽,越吃越想吃。

吃了这么多含有辣椒素的食物,辣椒素势必会随着食物经过漫长的肠道来到***。***上的辣椒素受体被激活的时候,大脑能感知到排便时***火烧火燎的感觉,还伴有些隐隐的疼痛。

辣椒产生辣椒素很可能是为了防止果实被哺乳动物吃掉,因为我们有着扁平的牙齿,能够嚼碎种子。

而甜椒可能利用了拟态――如果它看起来很像辣椒,那么哺乳动物就不会冒险去吃它。

鸟类通常没有牙齿,能让种子完好无损地通过消化道,而且无法感知辣椒素,因此它们能轻松地吃掉辣椒。

辣椒的种子随鸟类的粪便排出,就得到了广泛传播。

辣椒素是由辣椒的胎座(就是长满辣椒籽的那个部分)分泌的。辣椒素会通过胎座和果皮之间的维管束传递到整个辣椒上。

所以同一个辣椒的不同部位辣椒素含量是有差异的。

辣椒最辣的部分就是胎座和那些白筋。如果想尝尝断魂椒的味道,又不想被辣哭,最保险的做法就是避开这些部位。

实验显示,蔗糖对减缓辣度有所帮助,吃变态辣鸡翅+喝可乐,倒是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蔗糖的效果远没有食用油明显。这是因为,辣椒素更容易溶解在脂肪里,减少其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这也是为什么,吃四川火锅,要配一碟香油的原因。

另外,蛋白质也可以打开辣椒素和味蕾之间的联系。

所以,哪天如果你被辣椒给辣到了,与其去喝冰水,不如来一小杯牛奶,可以洗掉趴在味蕾上的辣椒素,切断味蕾和辣椒素之间的联系。

“辣嘴不辣心、爽口开胃”是辣椒的典型特征。

其辣味就像是从黑土地深处提取的火焰,在舌尖上熊熊燃烧的大火,但不会直逼喉咙、刺激舌根,也不会辣得耳朵嗡嗡直叫。

辣椒默默地以火红的姿态装点着人间美味,令这种独特的享受变得酣畅淋漓。

说到这,阿娘借用《咏辣椒》“青枝绿叶果儿长,辛辣甘甜任人尝。红装虽艳性刚直,亭亭玉立斗艳阳”来献给我们挚爱的辣椒。

你们那里又有什么品种的辣椒?又有哪些用辣椒入菜的风味美食?

欢迎大家留言,炫耀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味美食吧~

三、涮涮辣在世界辣椒排第几

晕死,不懂就不要乱说,魔鬼椒,何时从印度飞到墨西哥了,天下第一辣

涮涮辣椒,学名Capsicum frutescens L.CV.Shuan laense L.D Zhou.H.Liuet.P.H.LiCV.NOV,又称“涮汤辣”“象鼻辣”属茄科辣椒属植物,是野生小米辣的一个变种,傣语叫“嘛苤胀线”,意为大象误食后撕心裂肺吼叫的辣椒,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德宏、保山及缅甸北部的亚热带山区。

涮涮辣椒一般1~2年生,花较小,浅黄色。果实锥形,有棱沟,果身有小疙瘩状凸起,少数果实凸起上长有细小腺毛,果皮较薄,胎座肥大,种子较少。单果重5~7g,长5.5~8cm,最粗处的直径为2.1~2.3cm,生物学成熟的果实为鲜红色,具有独特的辛辣味。据说,因大象不小心用鼻子碰到了涮涮辣椒上,辣的大象狂奔不止,鼻子不停的甩动,因此而得名“象鼻辣”。

德宏潞西的“涮涮辣椒”干椒送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检测,样品辣素含量19.8148 mg/g,二氢辣素含量6.1074mg/g,每单位“涮涮辣椒”干椒中含有444.133K,即444.133万“斯科维尔”单位,辣度级别超过10级,被定性为“国内、外已报道的辣椒中辣度最高的品种”,我国著名的海南朝天椒的辣度在15万“斯科维尔”单位左右,还不到“涮涮辣椒”辣度的三十分之一。

三、“涮涮辣椒”的生长环境条件:

“涮涮辣椒”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山区,适应环境能力比较差,对土壤、空气等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异地种植,就会出现品种退化,属于稀有辣椒,在德宏州五个县市中,仅有潞西市的部分偏远山区出产,产量极低,市场价格在80元/公斤左右。

“涮涮辣椒”辣味极强,具有独特的香味,鲜果可调制菜品,将果实弄破,在汤里、或蘸水中打个滚,菜品就辣味十足,也可取少许炒菜、煮菜,有个别善食辣者可直接小口鲜食;干辣椒可制作辣椒酱、辣椒油或用于食品加工调味,是色味俱佳的调味品和佐料。

“涮涮辣椒”可用于制作辣椒药酒,浸泡后的米酒外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有很好的疗效。就等着打破吉尼斯记录了!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shenghuobaike/4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