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拼音:gò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字形从贝,工声。本义指进贡、进献,兼指上对下的赐予和下对上的贡献。又指努力从事分内的工作,引申指进献的贡品及向统治者交纳的赋税,又引申为推荐人才。
1、朝贡[cháo gòng] (动)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2、进贡[jìn gòng] (动)封建时代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3、贡院[gòng yuàn] 是科举时代考试士子的场所。
4、贡赋[gòng fù] 臣民向皇室缴纳的金钱、实物等。
5、“贡”这种进献制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开始,中央***以此作为“致邦国之用”的方法,属国或地方***以“进贡”的方式表示臣服。进贡者往往得不到什么赏赐作为回报,但后来“朝贡”逐渐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象征。
6、古时又有“贡士”之说。地方上的杰出人才被举荐到中央***,就像进贡特产一样。自唐代以来,朝廷选拔人才,由州县推荐的叫作“乡贡”。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尝勤苦学文,迨今十年,始获一贡。”他说的“贡”,就是“举荐”,的意思。唐代乡贡入选者可进京参加会试。后来,从各州县秀才中选拔上来的人,可以入国子监学习,这些人叫作贡生。明清时期,贡举制成为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贡”字的引申义主要是“拿出”“奉献”,如“贡献”一词,本为“进献贡品”之意,又作为名词,指进奉的东西。现代以来则多指把物资、建议等等用于对国家、公众有益的事,如“我们要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他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