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社群媒体在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用户沉淀和商业变现各环节中都优于自媒体,而这其中最核心的优势又是用户沉淀。自媒体最大的问题是缺少用户沉淀的过程,导致其没有形成自己的社群,进而使得自媒体在商业变现上显得单一乏力。所以“自媒体如何升级为社群媒体”这一问题的本质其实是:“自媒体如何社群化?”亮点传媒的小编认为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
一、打造社群软文化
打造社群软文化、建立社群的观念,并不是简单地在脑海中强行插入“社群”这一概念,而是围绕社群的本质,先在自己的观念中组建一个无形的社群,为今后组建具体有形的社群做好准备。具体来说,自媒体人应当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准备:
1、确立社群的共同愿景
主要是针对群成员而言的:我为什么要加入你的社群呢?这就要求社群创建者确立一个社群的共同愿景。
所谓的共同愿景,即是群成员想通过社群而达成的目标。任何社群的创立,都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么是获得知识,要么是得到成长,这是社群之所以能够吸引成员的前提之处,也是群成员加入社群的目的所在,更是社群主对群成员的一个交代。人都是有功利性的,一个社群如果没有共同的愿景,那么它既无发展的动力,也不能很好地鞭策群成员。
2、明确社群的目标用户
主要是针对社群的创建者而言的:你想让谁加入社群?这就要求社群创建者给自己的社群做好定位。
所谓的社群定位,即是要明确社群的目标用户。自媒体人想要创建自己的社群媒体,首先应该花时间考虑自己的社群是为谁而创建的,能够吸引到什么样的群成员。
3、提炼社群的文化调性
主要是针对社群外而言的:你想要组建的社群,里面的人应当具有什么品格气质?这就要求社群的创建者提炼出社群的核心价值观。
此处所说的社群价值观,主要指的是社群的文化调性,以及围绕着文化调性而形成的社群及社群成员应有的格调气质。成功的社群文化调性,能够对外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对内激发强大的凝聚力。有文化有格调有品位,社群成员能生发优越感,外部人员会荡起加入欲。
4、调整社群的内容生产
主要是针对粉丝(潜在的社群成员)而言的:你应该输出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最精准地满足自己的潜在成员?这就要求社群的创建者逐步调整自己的内容生产。
这里所说的内容输出,指的是具体的内容本身,不同于格调性的社群价值观。当自媒体人心中有了社群的观念,明确了目标用户,还有了共同的目标和自洽的价值调性,那么他就应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内容生产了:从一开始的凭着感觉走,进而转入更加的用户导向、更加的贴合社群的价值观。
二、掌握社群方法论
在具体的社群运营中,掌握一些小技巧很管用。但是,如果没有一套具有高度指导意义的系统方法论,那只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抓到一个算一个,完全没有全面立体的计划可言。
我们知道“一个社群能否成功,关键靠的是运营。“经过总结,小编认为自媒体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社群运营:
5、社群门槛
社群门槛,顾名思义,指的是自媒体人在组建自己的社群媒体的时候,应当为加入社群的人设置一些门槛和规则,俗称“洗粉”。
一个社群的人数多寡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能够留下一批忠实的种子用户、留住一群三观相符的人。这批高粘性、价值观又相近的种子成员,无论是在口碑传播还是在内容生产上,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如果不设置一定的门槛,进来的成员将是鱼龙混杂目标不一,很难达成共同的愿景,也很难保证在价值调性上的一致,这将给今后社群的运营管理带来巨大的麻烦。
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社群的目标和调性,设置一些有区分性而又具体可行的入群门槛,为接下来社群的运营把好第一道关。
6、社群群规
社群群规指的是群成员在群内活动的一些规定,主要是针对群成员的一些限制性准则,比如不准闲聊等等。
很简单,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对于社群这种将弱关系者连接在一起的组织,一旦某个群成员做出某种破坏性行为,将对社群的成长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比如微信官方前段时间就特意发文禁止“炸群”,可见如果没有群规,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当然,群规的制订,群成员认同是前提,这又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社群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调性来制订准则。否则,群规太严,没人愿意遵守。群规太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群规的设置往往是因群而异。
一般来说,只要群规不是太苛刻,社群成员都愿意遵守。毕竟大家都是奔着共同目标而来,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在入群之初又经过门槛筛选,因此群成员是很珍惜加入社群的机会的。实在是违反规定的,只能进行惩罚了。不过,有很多社群主抱怨,目前基于微信群的社群只能踢人,而没有其他的惩罚性管理措施。
7、社群互动
社群互动,就是想方设法设计一些规则,调动群成员的积极性,提高群成员的参与度。社群成败的关键在运营,而运营成败的关键在互动。我们既要制订一些限制性规定,更要设置一些鼓励性规则。这种鼓励性规则,就是社群互动。
在设计互动规则的时候,我们应做到既要最大程度地刺激群成员参与社群活动的积极性,又要最低限度地保证群成员不偏离社群主题。群成员的互动是社群的生命,它贯穿于社群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商业变现的各环节中。因此,自媒体人在运营社群的时候,应特别注重互动活跃。
互动是社群内容生产的最基本方式之一,很多社群就规定群成员必须轮流分享内容,这样既保证了内容生产,又增加了互动。甚至有些社群则通过设计仪式来增强互动,比如现在很多社群的早起打卡仪式。
另外,我们在设计互动规则的时候,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不能为了活跃而活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杜绝一些非良性活跃的互动。
社群内的一切互动,都是为达成社群目标而进行的,无论是讨论、分享、聊天等等,都应该围绕社群的使命和愿景而展开。否则既无意义,还会给社群带来伤害。因此,一些第三方小游戏,是不主张嫁接到社群活动中来的。就连发红包,也应当适可而止。
还有,在社群内部,最好应禁止灌水闲聊,这对社群成员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消耗,而且不利于内容的沉淀。实在有闲聊的需求,社群运营者可以创建多个群,副群用于闲聊,主群则应静默、保持纯洁性,以保证高质量内容的产出。
脱离了社群目标的闲聊、广告所带来的不良体验,大家肯定深有体会。众所周知,罗辑思维粉丝自发建立起来的很多社群,由于缺乏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不幸沦为广告群、卖字画群,早已走向死亡。
8、社群体系
所谓的社群体系,或者说用户体系,指的是群成员的分级制度。不是说好的社群媒体是去中心化、群成员共同生产内容的吗?为什么又要刻意地去建造层级?
此处用户体系中的层级制度,跟去中心化的社群之属性既不矛盾,也没有任何关联。小编所说的用户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反馈制度,包括奖惩体系、成长体系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建立用户体系的目的,其实是对群成员在社群中的表现的一种反馈。表现好的给予奖励,表现不足或者不守规矩的给予惩罚,于是就有了奖惩体系;先加入社群的,又一直在坚持进步的,他在社群中的成长较快,等级就会较高,反之,成长就会稍慢,等级稍低,如此,便有了成长体系。
可以看出,用户体系的建设,有助于社群成员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在社群中的位置,从而鞭策自己正向成长。
9、社群输出
所谓的社群输出,指的是我们必须对社群创造的内容进行沉淀、加工,进而将其在社群内外平台进行传播。与第4点针对粉丝的内容输出不同,此处社群输出的本质是内容的传播。
我们知道,内容沉淀是社群媒体最基础的环节,它既是吸引用户形成社群的手段,又是对外输出形成价值调性的载体。因此,自媒体人必须注重社群内容的沉淀和输出。
对于社群的建设来说,内容沉淀则是群成员参与社群活动的成果的展示,它是群成员共同创造的结晶。社群内容不同于一般的闲聊灌水,它是更具价值性的东西。
因此,不论是邀请嘉宾来社群中分享产生的内容,还是由群成员共同讨论生成的内容,都需要社群运营者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优质PGC内容进行沉淀、展示,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综上所述,要想组建自己的社群媒体,自媒体人应当首先做好观念上的准备、打造好社群的软文化,然后掌握一套系统的社群运营方法论。
在打造社群软文化上,自媒体人应当确立社群的共同愿景、明确社群的目标用户、提炼社群的文化调性、调整原有的内容生产。然后再根据社群软文化,设计好社群门槛、社群群规、社群互动、社群体系以及社群输出。
通过这9个环节的工作,掌握一套系统的社群运营方法论,从而将社群媒体的建设落到实处,成功升级为社群媒体。
本文主要是从方法论上对自媒体人如何升级为社群媒体进行了论述,至于具体的案例剖析,将另撰文探讨。社群化是自媒体的一种必然趋势,社群媒体是自媒体的最好出路。自媒体人应当主动迎合这种趋势,做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