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孩子进行微信拉票投票!变味的微信拉票几时能消停

运营推广36

最近微信和QQ上常出现这样的信息:“孩子正在参加评选活动,请大家帮忙给XX号孩子投上宝贵的一票,麻烦大家了。”

别再为孩子进行微信拉票投票!变味的微信拉票几时能消停

面对此类现象,有人说这是家长爱孩子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样做有失公平,还有人说这是用媒体谋私利……

这些天来充斥着我的朋友圈的已经由各种自拍转变为为孩子拉选票了。这样的信息让人不胜其烦,可这样的做法仔细想想也没有什么错。

首先这种拉选票的做法表现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及对孩子的鼓励。这种评选活动外人不觉得有什么,可对孩子来说如果获得了好的名次可能就有天大的好处,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有着不小的益处。

其次,微信和QQ作为一种社交类软件,为使用者提供社交平台本就是他们的职责。用他们来为自己的孩子拉选票更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事情。与其说是用媒体谋私利,倒不如说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你的好友,你的人际关系网也是你的资源,将这些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又有什么错呢?

再次,拉票这种事古来有之,现在更是不少。除中国以外的各个大国在临近总统大选、首相更新时,那些各党派领导人不是各个都要深入基层群众演讲拉票吗?甚至在你小学时每每迎来班内奖项、职务评选时老师还会给你三分钟让你来为自己拉一拉选票呢。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拉选票这种事更谈不上破坏公平规则。它更能体现人们的人际关系及交友能力,人缘好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更吃香。

最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看重人际关系的国家,社会交往能力的高低往往是一个人最终成就的量尺。你的社交能力强,你就能拥有不错的职位和待遇。而这种为孩子拉选票的活动就像是一个测量你人际关系的一个媒介。所以为孩子拉票这件事情并没有错。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这拉选票给孩子这一种小事都可以体现,所以为了以后的生活和道路,努力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吧!

时下,特别流行在微信里给孩子或学校获得某项荣誉拉票。有的家长在自己的朋友圈持续数日发微信为孩子拉票;还有学校为了评比名次要求家长必须为学校微信投票,并让老师监督;甚至,还有的家长因微信投票没完成老师下达的指标,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等等,不一而足。

为给孩子或学校获得某种莫须有的荣誉,竟然如此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这不是在教育、在育人,而是在反教育、负育人。

人们无论是办教育还是培养孩子,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看学生的实际表现如何,但靠亲友团拉票,这样的假成功就是教孩子追求虚荣。

其实,为孩子和学校拉票除了与教育目标和本质相违背之外,也与科学的育人方法和规律相违背。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心理认知特点,施以相适应的育人方法,是培养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规律。不少学校和家长就是不认识这一点,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想让孩子迅速成功,走向辉煌,完成人上人的家长使命。

像为孩子拉票如此违反教育规律的事在学科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再来看一例。

语文教育是这些年最热闹、最花哨,也是最时髦的一门学科。但在这花哨、时髦和热闹的表象下,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语文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以笔者最近了解和听到的语文课为例,什么主题语文、情境语文、诗意语文、绿色语文、逻辑语文等,生生把一个语文学科弄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带来表面的和虚假的繁荣。笔者听课后随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情况后发现,老师对所讲内容云山雾罩不知所云,甚至连关键字词句段的关系和含义都搞不清楚,学生更是不知一堂课下来学到了什么,师生糊糊涂涂,何以成为语文?

语文学科的规律是什么?就是姓语名文,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字词句段篇和语言、修辞、逻辑为手段训练学生并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学科。在当下的不少语文课堂上,不仅有许多让学生说大话、空话和假话的引导,在形形***的语文观指导下,把语文课上成了四不像课,而且还充满了对语文教育规律的粗暴践踏和违背。

无论是拉票还是语文课上让学生说假大空的话,无论是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还是不会字词句段篇的教学,都是对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育人规律的粗暴违背和无知践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违背规律的办教育、抓人才的方式方法,在周围还有不少。尽管我们费了不少力,投入也不断增加,活动一个接一个,经验亦不少,表面上一派繁荣,背后却是教育内涵减少和质量得不到提升。究其原因,就是不遵照客观规律办事,甚至对客观规律无视和篡改。如此循环下去,就陷入一个怪圈:越重视、越给钱、越豪华、越热闹,教育质量越不行。为孩子微信拉票之类的行为蠢在何处?就蠢在这里。

不能像搞运动那样搞教育,也不能像抓行政工作那样抓育人。按照教育自身规律办教育是简单、明白的事情,也是智慧和必需的事情。

用微信以来,参加过的微信投票,至少十多次有了吧?其中有“最可爱宝宝评选”,有某地“好人”评选,有“房地产二十佳”评选,“最佳音乐剧评选”等,必须老实承认,音乐剧,一部也没看过;房地产,一处工地都没跑过,“最佳教师”,一个都不认识也不了解。了解了又怎样?大部分票选是有候选者介绍的,但是,有必要看吗?参加票选,当然要选朋友让我选的,而不是选真正的最好、最佳。再说,最好、最佳是投票的结果,至少得票占一定的权重。所以候选者介绍基本上是个摆设。所以,微信票选,得票最多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在微信圈覆盖最广的,人缘最好的,或者面子最大的。

真正的最好、最佳,不一定是得票最多的,这样的票选有意义吗?票选的公平和诚信呢?也许,让我们参加投票,本来就不是为了选出那个真正的最好、最佳。一些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票选,本来就不应该拿到微信圈来投票;但是,在行业、专业范围内评选,可能会出现几种状况:评委们坚持评选标准,尽量按照候选人的实际业绩或事迹来评选,但是仍然要被人质疑,想评上而评不上的人要找评委麻烦;搞一个票选,票选有一定权重,你评不上是你得票太少,这样,评委就不会成为唯一的靶子了,你总不能找投票的人算账吧?因此,真正想搞猫腻的评选,也多了一个掩护,一个障眼法,一件“公开”的外衣。

既然票选存在那么多缺陷,甚至不公平,我们为什么还要参加投票呢?第一,跟朋友的面子、交情比起来,“公平”可能不是我们的第一需求。伤了友情、交情,就是伤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这是直接的、能感受到的、事先能预计到的损失;“公平”的损害更多是理论上的、间接的,不是直接影响自己生活的;不用过多比较、权衡,我们就会做出“正确”、“有利”的选择。

票选时考虑公平原则还有一个困难。我考虑公平,但我怎么知道别人考虑不考虑公平?如果我考虑公平、诚信,不盲目参加投票,而别人根本不管这些,我朋友不是吃亏了吗?我朋友少了我这一票,他的竞争对手不是多了一票吗?说不定这样更不公平呢!这样,参加投票就没有伤害公平、诚信的顾虑了,更加心安理得了。所以参加微信票选不能把他人想得太好。我把人家想得好了,我可能吃亏;想要自己不吃亏,先把人家往坏里想;这样自己也不显得比别人更坏,大家彼此彼此。也就是说,微信票选是不鼓励讲公平诚信的。所以,一个相互矛盾的现象就出现了:微信票选的候选者是好的,选出来的人是好的;但微信票选却助长、加剧了不利于公平、诚信的心理和行为。

最近一些微信公众号上评寻萌宝”、“小画家”等等之类的微信评选活动越演越烈,不少活动都是要求参加活动的家长通过向自己的亲友团拉票实现的孩子的高票数。如此民间机构的行为也无可厚非,但是最近位于祖国西部的某个铁路局也在热火朝天的在搞类似活动,并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甚至有些变了味。

笔者认为:通过微信拉选票搞的评比活动,实际上是某个社会团体为了通过扩大社会对自己的关注度而做的一种营销活动,给孩子们的奖品算起来也比广告费省了很多。至于孩子的作品或者孩子的自身形象、气质有多么优秀,仅仅通过手机的屏幕那几张简单的图片,恐怕投票的人不会有很多了解。给哪个选手投票也不是对所有参赛的人做了综合了解、做出评定之后的理智行动,往往是仅仅因为自己是孩子家长的熟人、朋友、同学而做出的“人情”行为。

民间机构如此做也就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尚可理解。作为国企的铁路局在货运量持续下滑的基础上,影响全体干部职工收入的情况下,去做这么类似的走秀节目的必要性实在值得商榷。在这个微信推荐栏目里,看不到任何先进人物的事迹材料,仅仅能看到人物照片和单位职务,陌生的外局职工如何了解这些人物的工作业绩?除了给自己认识的那个人或者熟人推荐的那个人投票,剩下的那些选手组里,仅仅是因为看某个人好看顺眼而投票吗!实际上这种投票就成了看谁的人脉更广,谁就更容易获得优秀称号。

如果听之任之的仅仅依靠自己的人脉去获取赞成票也还说得过去,那么更为离谱的是:个别参选的部门负责人为了获得预期中的高票数,指令自己的部下:每人要获取20人的选票,并且要把相关人员投票的截图发到相应的微信群里,来证明职工本人拉选票的工作业绩。否则会面临被考核的危险,且不说这考核会不会真的被执行。单说为了自己能够当寻先进”的可能而去威胁自己的部下,就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或者部门负责人。

在当前铁路的经营形势下,应当更加关注如何开拓货运市场,如何实施以客补货的战略,抓住春运的大好时机,减少亏损,尽量使职工已经不鼓的钱袋子不再一直瘪下去;应当去关注当前基层干部职工在收入不高情况下的所思所想和生活所面临的困难,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去做的事。

“微信投票又要开始了,亲们动动手指头……”最近笔者的朋友一打开微信就是幼儿园正在评选“最萌宝宝”的拉票信息,朋友无奈地说,已经好几个人给他发投票链接,还附赠了微信红包,为了让孩子获得“最萌宝宝”的称号家长使出了浑身解数。

不只是“最萌宝宝”,还有“优秀员工”、“才艺双馨”……随着微信评选活动日益火热,网络拉票之风也愈胜。各种“人情票”、“金钱票”掺杂在投票中。本来好好的一个群众参与评比的形式,要靠其它见不得人的“暗箱操作”,甚至沦为了一种交易的手段,试问这样的评选活动还有什么意义呢?笔者认为,如果是靠弄虚作假的手段来投票,这样的拉票理当叫停。

评选与拉票是一对孪生兄弟,只要有评选活动,拉票就如影相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智能手机正在井喷式“攻城略地”,网上投票“变得时髦起来,各种评选活动似乎不增加个网上投票的环节就不够“与时俱进”。

笔者了解到,现在的“网络投票”,投的是“人脉”,投的是“红包”。谁认识的人多,谁发的红包够“厚”,谁拉到的票就多。而如果家里是生活在农村,认识的人少,加上农村落后,很多人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别说是“微信投票”了,就算本人再优秀也不可能获胜。另一种情况则是,为了亲戚朋友的情面,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又接受了网络投票的“任务”。为了给亲戚朋友的孩子“拉”到更多的票,也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了“请帮忙投上一票”的话语。在“人情”的裹挟下,本意是征集民意的“网络投票”,却成了“绑架”意志的“绳索”。

网络投票的兴盛,也使得许多不法之徒乘虚而入,网上铺天盖地的各类“刷票公司”和“刷票团体”经常主动联系参选者,鼓动他们“花钱买票”或者购置“刷票软件”,一些上钩的花钱者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增加了票数,票选的公平公正性自然也被“刷”得荡然无存。

笔者了解到,国外许多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国家,对网络投票采取审慎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避免上述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这应该给国内热衷于举办网络评选活动的集体一些有益的启示。笔者呼吁,倘若从技术上尚难避免各种舞弊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人情投票,莫让自己的手指成为弄虚作假评选的帮凶;更不能给那些不法之徒提供可乘之机。

变味的微信拉票几时能消停?

“兄弟姐妹们,考验友情的时候到了,请为8号宝贝投票!”“最后一天倒计时,请亲们为我家宝贝投票!”……如今,继自拍、点赞、晒娃等一系列“党派”之后,“拉票党”又悄然显现于朋友圈之中。一些商业公司的微信公号动辄发起最美宝贝、最美乡镇、最满意银行之类的评选。校园中也开始泛滥这种投票方式,“优秀大学生”、“优秀社团”,甚至一些比赛也要靠朋友圈投票分出高下。

一开始,用户还饶有兴致地打开,并关注相应公众号,为朋友投票。但伴随着类似消息的刷屏,用户已经不胜其烦。美其名曰:“投票”,看似是一种民主的实力比拼,实则演变成了人脉关系、红包数量的拉票之争。很多人都是碍于情面,不得不去投票。后来随着投票数量要求的增高,还被强制要求继续向外传播、扩散,最终导致用户产生强烈的抵触感。由此,原本是为朋友投票的创新、温情活动,成为与“面膜微商”并列的新型“病毒”。

这种“伤人伤钱”的拉票战究竟绑架了谁?究竟为何不论是投票活动的主办方还是参赛的受众都如此热衷于这种“拉票战”呢?从主办方的角度来说,办一次比赛,不用场地,不用请专家评委,用一部手机或者电脑电视之类的奖品就可以让参赛者自发地为其增加粉丝,增加流量,免费宣传。这可是“粉丝经济”、“流量变现”的时代,何乐而不为?

笔者就曾陷入一次“拉票风波”之中,我曾参加某媒体公众号举办的比赛,原定由评委打分评出五件优胜作品。结果揭晓,原本自己已无望,没想到主办方竟说另挑选出五篇优秀作品由用户投票(关注该微信公众号)决出第六位优胜的名额,为期四天。其中有我,于是我群发了微信消息拜托各朋友位投票,并且在15个群里发红包拉票。整个晚上我都在回复消息,一个一个感谢为我投票的朋友,连家人都在到处给我拉票。一个晚上,就透支了红包和精力,再三考虑决定放弃拉票,纵然奖品诱人,但我也看破了主办方的心思,不过是借助我们为其公号进行宣传,实为一种变相营销。

那么从参赛者的角度,参加这种比赛足不出户,只要拿着手机,动动手指,发点红包甚至用刷票软件就能获得大奖,“名利双收”多划算。笔者曾见过,一位母亲为了给孩子拉票,甚至混进大学的女生宿舍,挨个进宿舍,拿起同学的手机就开始点微信投票。如此看这种拉票之争不过是周瑜打黄盖,而被“绑架”的只是这些碍于面子被迫投票的我们呀。

另外,依笔者之见,最终受伤的还有主办方和拉票者。如果说这些评选活动是由权威部门发起,微信公号仅是投票平台之一,其投票结果将作为评选结果的参考,还可以理解。但一些公众号动辄就搞评选,也没有评选标准,徒为拉人增粉或其他营利目的,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其实,一轮狂热拉票之后的粉丝数量暴涨之后不久也会被打回原形,那些所谓名利双收的拉票者回过头想一想靠红包和人脉换来的名次其实也没有什么含金量。

其实,不仅仅是企业和校园中存在这种现象,媒体也有。笔者曾和某媒体公号负责人聊天,他谈到在粉丝数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最后也无奈地办了场“拉票”赛吸粉。而效果我们都心知肚明。

我们处在一个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注意力经济,企业或者媒体公号的宣传需要抢夺受众的眼球。但是,营造声势毕竟只是辅助手段,产品服务的质量,媒体文章的质量和观点才是制胜王道。巧劲用过了,可能会弄巧成拙。就像相声中的逗和捧,捧多了观众觉得假,逗少了观众同样也觉得没意思。我们受困于浮躁庸俗乘虚而入的烦恼,越是这样,我们也越要谨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越要懂得尊重引领世道人心的重要性。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yunyingtuiguang/2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