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微信公众号实质价值的四个策略

运营推广69

提升微信公众号实质价值的四个策略。

提升微信公众号实质价值的四个策略

 

按照公众号价值评估公式,若我们目前运营的公众号(包括个人公众号及企业公众号)的评估结果并不乐观,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针对这个问题,李少加抛出四种有效提升公众号价值的方法,对于用户活跃率低、用户增长瓶颈、商业转化能力差等各种“疑难杂症”都能迎刃而解。

 

措施一:持续满足订阅用户的期待

 

前面说过,大部分运营公众号的朋友都发现过一些奇特的现象,当公众号的订阅用户数目达到一定量级时,往往“逢推文必大量掉粉,不推文反倒更安全”。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有些订阅用户实则不愿再关注了,只是平时特意进行“取消关注”的操作成本有点高,一些人是暂时“懒得取关”罢了。这不,一推文,刚好给了他们取关的契机。

 

那么,哪些人可能是潜在的“懒得取关”用户呢?

就是那些“不活跃粉丝”。按业界现状,活跃订阅用户率应低于5%,是否细思极恐呢?这意味着许多公众号早已到了增长瓶颈,只是订阅用户数的绝对值还在增长,给人一种增长的错觉。

 

解决的答案在何方?

 

顺着订阅用户最初关注你的动机,就能找到解决方法。用户关注你(除了通过活动等“利益诱惑“吸引的订阅用户之外),往往是由于你的内容打动了他,对他有价值。

时下公众号如此众多,一个用户选择关注你,而不是其他号,就意味着他对你的内容,特别是“后续内容”是有相当程度的“期待”的。

 

这恰似男女谈对象,男孩在追求女孩阶段天天着装整洁、风度翩翩,给女孩无限的遐想,然而一旦追到手后就还原了“抠脚大汉”的本性,言语粗鲁、不修边幅,这分手率能不高么。

 

 

类似道理,我们运营人也不能对订阅用户耍流氓,应负责到底,持续满足他们对内容的期待感,如此才能确保用户始终保持活跃状态。

 

满足用户期待,有三点建议: 

 

建议1:每篇推文的质量不低于历史推文

 

早期不少“运营干货”最误导人的观点就是:确保公众号的推文频率,日日更新……这些说法未免太缺乏替用户(读者)考虑了,当然从运营者立场,每天推文意味着公众号统计后台每天的阅读量数据都很稳定,但是,这个稳定的“数字”对用户的意义、价值何在?

切记,若你视用户时间为粪土,用户视你亦以为粪土。用户阅读你的文章就是在消费他们的宝贵时间,现在优质内容号那么多,如果我们不能给到粉丝“能持续获取优质内容的印象”,用户凭啥关注我们?

 

建议2:内容始终保持清晰定位

 

《定位》一书中强调的赢得心智之战的思路完全适用于时下公众号的内容运营。

 

一些公众号的内容毫无定位可言:一天鸡汤,一天八卦,一天干货,追着热点走(错误KPI的悲剧),完全不考虑订阅用户对内容的期待感。

 

用户选择一个号,往往是被它在特定领域的内容吸引,期待他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能力。但若一个母婴健康的公众号,一旦推几次鸡汤文、情感文,必然让不少订阅用户及其失望,进而取消关注。

推荐一个检查自己公众号定位是否清晰的方法,你能否一句话回答你朋友的问题:你们的公众号是做啥的?

 

如果你解释个半天人家还是模模糊糊,那说明公众号的定位是有问题的。

 

有些朋友会问,有些大V好像每天很随性的发一些简单的文章都能有很多人点赞、打赏,他们不也没有定位么?说明下,有些大V出名后他的属性已经由“专家”转向“明星”特性了,就好比邓紫棋就算在微博一句呵呵照样引来千万阅读转发。然而,我们都不是「明星」。

 

从本质可以推出表象,但反过来则是以偏概全,有失偏颇。

 

建议3:换位自检,放弃低价值文章

 

意即将“作者视角清零”,站在用户视角,重新审视文章。

我的公众号“少加点班”的文章便始终如此执行,每次文章写完后,我会反复查看修改。直到大家看到的推文,通常已经被我修改了五六次以上……唯有经我反复确认对读者有实质高价值的文章才会推送出去,目前为止被我自检不过关的文章数据就高达几十篇总共十几万字,相当于一本书的篇幅了。

 

分享下自己的“自检”思路:我通常是带着4个问题从头到尾阅读几遍:

 

本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有实质价值么,还是空中楼阁?

文章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解决问题的阐述够清晰么,用户能否读懂?

 

当然,如果是其他内容类型的公众号,也可以将这个思路“适应化移植”。

 

提升公众号价值的策略一总结:公众号定位始终清晰,质量始终优质,每次推文前进行换位自检,降低推送文章数目(若质量不达标),持续提升活跃粉丝数是不成问题的。

 

措施二:提高公众号的“人格魅力”

 

订阅用户数不等于影响力,影响力的本质即运营主体的“人格魅力”。

 

我们观察下身边的人应会意识到:人群中有一小部分,天生就具有吸引人、让人信服的“天赋”,然而这个其实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逐渐锻炼(有意识或无意识)出来的人格化魅力。

 

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作者将人们对他人的影响力归结为六个核心要素: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而我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归结为四个要素:权威、诚信、自然、有趣。这些都是必须我们运营人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打磨出来的。

 

1.权威

 

权威并不是来自于一个人的社会阶级、头衔大小,权威应当是人们在某一领域具有高度专业的能力或贡献。而我们公众号内容可以通过以下的努力来培养对用户的权威感:

表现出在自己内容定位方向的专业度;

关键论点要有理有据,尽量引用权威的参考;

文风稳健,不频繁变换风格;

 

2.诚信

公众号的内容该怎么体现出诚信呢?这来自于平时一点一滴的行为塑造。

例如,偶尔做活动时,承诺是否兑现了?兑现之后的结果是否让所有用户都告知了(没告知就等于没兑现)?另外,所谓人如其文,平时行文间,讨论的观点、举的一些案例、段子都能侧面看出作者(运营者)是否有担当,品德是否高尚。

 

3.自然

 

现实中,我们会发觉,自媒体公众号的影响力大都高于企业公众号的影响力。很大原因在于,自媒体的主体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天然就具有自然的人格化属性:有灵性、有态度、有亲和力。

 

那么,我们怎样让内容体现出“自然”属性呢?

 

诀窍是:回归自身,说真话,讲人话。一个人唯有做自己的时候才是最有魅力的。

 

公众号的内容,实质就是运营者思想、灵魂的延伸,品牌意识的传达。

对于企业公众号,完全可以借鉴个人自媒体的思路,结合自身的内容定位,塑造相应的自然人形象:例如,可以是知心姐姐、大叔暖男或者是萌妹子,持续坚持用同一种角色的口吻叙述。

罗辑思维的粉丝中不少人表示,他们喜欢老罗,并不是因为内容特别出彩,而是因为他言谈举止中的那种自然的亲和力。

 

4.有趣

 

据说在美国生活,如果没有点幽默感是不受欢迎的。其实用幽默来形容有点狭隘,更恰当地说,应该是有趣。跟一个有趣的人做朋友,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他能用一种乐观的感染力提升周边人的生活体验。

 

有趣并非讲几句俏皮话一般的雕虫小技,有趣是集一个人智慧、情商、表达能力之大成的产出物,通常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在用户心智中存在深刻烙印,类似于一种品牌标签。

 

总之,公众号的“人格魅力”并非一朝一夕得以获得,它需要明确定位,对“小编”的知识广度、深度都有较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营者未必需要刻意讨好所有的人,这往往事与愿违。

 

措施三:以“双赢”为前提进行商业变现

 

公众号大都是为商业盈利而存在的,这无可厚非,人或组织都需要生存,尤其是作为“内容产品”的公众号,当订阅用户数达到一定量级,很多都需要商业变现。

 

但公众号的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对目前大部分的公众号而言,每次的商业变现都存在大概率掉粉的风险,特别是不经思索、不负责任的商业转化无异于杀鸡取卵。

 

就好比,不少明星未经深度考查就代言某些缺乏良知的企业品牌,最后“惹得一身骚”,被不少粉丝唾弃,这类事情屡见不鲜。这就跟失败的公众号商业变现类同。

 

解决之道是打造“双赢格局观”――最好的商业变现其实就是为用户提供负责任的服务,且与公众号的内容不出现“违和感”,这才是任何商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

 

比如,「少加点班」哪天要做商业转化的话必须会坚持三个原则:

 

1.必须是订阅用户真正需要的,带来实质价值的知识型产品;

2.深入考核合作的产品(商品)是否货真价实;

3.必须要让商家给到比对外价格更低的价格。

 

换句话说,每次的商业转化优先考虑粉丝的利益,比如对于真正需要某商品的粉丝可以因为从我这里引荐得到更好的商品同时更低的价格。

 

随着大众***意识的提高,诚信、品德将是未来企业的商业立足之地。

 

措施四:让公众号保持适应性进化

 

无论何种类型的公众号,其订阅用户本身也会成长,也有他的生命周期,一旦进入用户衰老(对内容审美疲劳或认知层次上升)期,流失是难免的。这就是为何大部分公众号的活跃群体都是后来关注的那30%的新订阅用户的原因。

 

那么,我们有哪些运营策略能够延长订阅用户的生命周期呢?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优化这个问题:

 

1.内容层面上,跟随用户成长,推出多层次内容:例如,对于为初级职称白领提供干货类的公众号,可以慢慢向上渗透一些企业管理类、创投类的内容,并清晰地标识适合哪类人群阅读,通过纵向扩展内容满足多种不同层次的群体。

 

2.格式层面上,持续借鉴优秀的内容呈现风格对内容格式进行优化:例如,从纯文字、图文并茂、信息图、音频、短视频,基于阅读场景(例如地铁公交上适合音频)、用户阅读口味的变迁,多进行尝试。

 

3.对于纯“内容型”的公众号,还可以增加工具型属性:例如情感资讯类的公众号,为用户提供情感问题咨询服务等等。

毕竟用户对工具是不会有倦腻感的,就好比空调,尽管夏日里天天开,但我们也无法离开它。

 

最后,我们在内容的优化调整过程中也别忘了必须始终观察、分析每次推文的同期数据变化对比,例如,本周二中午的推文数据是跟上周二中午的数据进行对比(记得剔除一周内新增用户的影响),而不是跟周一或周三的对比,此外,推文必须是同一类主题才有可比性,以此提升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yunyingtuiguang/2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