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数据运营的四大维度

运营推广33

微信公众号数据运营的四大维度:

微信公众号数据运营的四大维度

1. 用户数据

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的社会属性,行为习惯等信息,以标签化的形式构建一个抽象的用户模型。

公众号内容的生产是要建立在用户画像的基础上,只有当内容与用户标签最大化匹配时,才能引起用户的兴趣。这就像一个大框架来界定内容的性质,跳出了用户画像的这个圈子,内容做的再好,也与你的用户无关,俗称“自嗨”。

举个例子:

某情感号在3月份写了一篇关于“下雨思念一个人”为主题的文章,整体的阅读数据相对还不错,大大超出历史的平均阅读量。同样,该号在6月份又写了一篇类似选题的文章,但是阅读量却少了将近三分之一,而且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当然,推送这两篇文章的时候,前后几天都是在连续地下雨。按道理来说,在这个大前提下,同样的选题,即使标题差了些,那数据也不至于会相差这么多。

刚开始还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发现,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用户的地区分布。

原来,在前后两次推送类似选题的文章时,这两个时期的下雨地区是有差别的。虽然两次在国内的沿海地区都是连续性地下雨,但是第二次的国内中部地区却几乎无雨,而恰恰该公众号用户的地区分布,在中部地区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同样,通过后台两篇文章阅读人数的地区分布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

以上仅仅只是举个例子,意在强调用户画像的重要性――如果内容的生产偏离了用户画像这个限定的大圈子里,那么,即使再好的选题,也可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

目前公众号后台对于用户画像的数据主要集中在:

性别分布

语言分布

地区分布

终端分布

这些数据相对于构建用户画像还是比较局限,运营者可以通过其他运营手段来获取更多、有效的用户画像数据。

例如:通过社群运营、微博工具等拉近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近距离了解自己的用户;或者通过活动运营,适当地收集用户的相关数据。

当我们越了解用户,才越能创作出符合用户口味的内容。

用户增长

用户增长方面,主要包含:新增人数、取消关注人数、净增人数以及累计人数。

这些数据相对是可以比较直观的看出,平台用户的增长情况,也是直接关系到公众号运营的好坏。而对于某一天的用户增长出现异常时,则应该结合图文数据或者其他运营策略(比如开展活动、付费推广等)来进行分析,找出数据异常的原因。

至于分析的切入点,最主要的就是通过用户新增渠道:

公众号搜索:即通过搜索栏进行搜索关注,如多平台引流。

扫描二维码:常见的互推效果观察,或其他附有二维码的传播活动。

图文页右上角菜单:文章内的右上角菜单查看公众号添加关注。

图文页公众号名称:文章标题下的蓝色公众号名称点击关注,头部的引导效果观察。

名片分享:通过分享名片到微信群或好友对话框关注,在于公众号的口碑传播。

支付后关注:针对开通微信支付的公众号,用户支付后的默认关注。

其他合计:广点通广告,文章被单勾转载显示来源,卡券等其他形式。

2. 图文数据

在公众号后台,对于图文数据的呈现相对还是比较详细的,有对单篇图文的关键数据分析,也有对全部图文的关键数据分析。当然,分析的周期也包含每小时、每天、每周、每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数据上,后台的最大周期只截取到一周。

以下做详细说明:

图文送达率=实际送达人数/总用户数

部分未送达的原因基本在于:用户屏蔽消息推送、接近凌晨推送导致数据延迟、公众号数据包丢失。按正常来说,图文送达率的波动其实并不大,如果某天的数据有明显的异常,那么则考虑上面说的三个因素中的后两者。

图文阅读人数=点击图文页的去重人数

在图文分析中,有时候会出现,图文阅读人数要高于首页上或者手机终端里的实际阅读数。这是因为首页或者终端的显示阅读数是以单个微信号访问计算,而图文阅读人数以每日为周期,即使同一个访客在第二天再次点击图文时,依然算有效的图文阅读人数。

(类似独立访客UV)

图文阅读次数=点击图文页的次数

图文的阅读次数即是访问量(PV),用户每次刷新都被计算一次。这个数值反应的是,在一段时期内,用户对于内容的复看率高低。如果是以输出干货、知识类为主的公众号,可能这个数值就相对会高一些,与收藏人数基本呈正相关。

打开率=公众号会话阅读/送达人数

打开率是公众号数据运营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它直接影响到图文的阅读数。而决定打开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则是文章的标题――标题取得好不好,直接就影响到文章的打开率高不高。

除了标题,影响打开率的还有文章选题、文章封面图、内容摘要、发送时间等相对可控的主观因素。

而随着公众号数量越来越多,用户的信息渠道也越来越多。不同于早期单个用户可能就关注几个公众号,现如今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躺着数十个,甚至上百个的公众号,扎推的推文时间重叠,信息覆盖频率加快,必然也就导致了打开率的降低。

在这种客观的大环境因素下,想要提高打开率,就需通过相应的运营手段来改善现状。

比如,微信16年推出的公众号置顶功能,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公众号,做为显示在列表里的头部位置。对运营者来说,抢占用户的置顶选择,就是在抢占用户的注意力,由此来间接地提升公众号的打开率。

一次传播率=从公众号分享到朋友圈/公众号会话阅读

二次传播率=在朋友圈再次分享/从公众号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不像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机制,即使在0粉丝的状态下,依然可以在今日头条打造出10W 的爆款。而微信公众号显然不行,除了现有的关注用户阅读外,只能靠文章的传播来渗入到陌生用户的信息接收渠道上,如: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好友等其他渠道。

(补充:微信搜索占比较小,另外微信近期上线的看一看功能似乎有意打开这种闭环状态,提供其他的阅读来源)

围绕现有占比较大的阅读来源分布,除了公众号会话打开,用户的传播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决定用户是否愿意进行传播,权重依次是:文章选题、内容质量、标题、其他因素(诱导、技术等运营手段)。

传播数是由一次传播和二次传播构成的,按正常这两者的构成比例是趋于一个数值且比较稳定的,如果突然某篇的文章这个数值差距较大时,那么则要考虑一方偏弱的缘由了。

就比如二次传播也有超过一次传播,数值大于1的时候,像这种情况,基本上来说,要么是属于跟热点的效果,要么就是该文章的生命周期较长。

以上几个图文数据是比较重要的,至于其他的:如收藏人数、原文页阅读等就不做详加介绍了,因为相对于前者来说,收藏人数、原文页阅读这些数据的分析维度比较单一,所以也就没那么复杂。

3. 竞品数据

首先对竞品的选择,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两者之间的用户画像重合度越高,那么竞品的星级就越高,可以给自己的公众号竞品按第一梯队、第二梯队这样进行分类。

竞品是以同等量级的标准进行选择的,以及行业领域内的标杆大号也是观察的对象。

观察竞品的原因是,为自身的运营做参考――同样包括内容选题上的参考。

确定好竞品对象后,则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监控,以及日常的一些运营动作做监控。这些能够观察到的数据其实也是有限的,如阅读数、点赞量、留言质量等表面的图文数据,这个工作可以借助新榜等内容平台工具,或者自己建立监控表格。

4. 行业数据

互联网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附着于互联网上的产业自然也就时刻充满着变化。新媒体亦是如此,所以了解最新的行业资讯,有助于我们把握整体的运营方向。同时,对于切合公众号调性的热点进行实时跟进,这也是了解行业、社会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对新媒体行业资讯的了解,可以关注新榜、微果酱、微互动等几个微信公众号,另外多加入一些同行社群及好友,都有助于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至于内容热点,那肯定就少不了微博这个平台了。

除了热点之外,行业数据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行业的主流趋势、最新的业内政策、黑马的运营方法、成功的变现模式、有效的资源渠道。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yunyingtuiguang/2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