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众号加粉的逻辑是什么

运营推广35

现在公众号加粉的逻辑是什么?

现在公众号加粉的逻辑是什么

 

1)“爆文”不顶用,持续的“爆文”才能红

 

这第一点我感触比较深,同为新媒体运营,我的订阅号数量始终达到数量上限,为了能够更迅速地 GET 到高质量文章,我有自己的一套公号筛选机制:“就看高质量文章的出现频率”。

 

在持续不断的更新过程中,令人不得不感叹的是,曾经一些被各个大号转载出过百万阅读的作者,或者自己以较少粉丝数出过 10W 的作者,往往间隔一段时间公号就归于平静了。

 

这是情怀与市场导向的矛盾,不用套路,没有一次比一次更深刻地洞察和更精细的内容制作,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归于平淡就是最后结局。

 

那是否走专业化团队生产会有不错的效果?我再举个例子,我相信做互联网的都被这样两篇文章刷过屏“给你讲个笑话:我是做互联网的”、“给你讲个笑话:我是创业公司 CEO”,两篇的全网阅读量都在百万级别,靠这两篇文章,公号站稳了脚跟,他们就是走的团队生产,团队几人一起脑暴选题,文案分工完成,所以前两篇相当成功。但现在也没那么火了,我依然保持关注,平均阅读 1W 左右,变现主要靠广告,和投入相比不免显得低了。

 

这就是现状,来得快,去得也快。

 

2)不得不追的热点:内容驱动到话题驱动

 

跟热点这个行为在刚开始没有现在这么流行,那时候是百家争鸣的,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有价值的总能得到分享与曝光。而现在,每一次热点都抽干了朋友圈的整个能量,公号们当然不甘示弱,能蹭上的就蹭上,生怕赶不上车。但也应该理解,因为如果你不追,而内容又比较平,那阅读量会被你的竞对们瓜分走。

 

为什么?这就要说一个逻辑了:内容并不是人人都有需求,但基于内容和话题的讨论与表达是始终不变的。

 

你每天所看的新闻,在公号上所阅读的文章,都具备较大的随机性,可能随手翻到,觉得不错就阅读转发了,但这不是常态。

 

常态是什么?是基于内容的表达,比如之前的魏则西事件、博园慧表情包等等,包括近来的罗尔、支付宝社交、裸条等。

 

一定是由某个话题引发的讨论,然后公众号们开始搜集资料,发表看法,普通用户 GET,觉得很有道理,和自己的想法相符(或者想装个比),于是转发到朋友圈,然后通过不断地扩散提高阅读量,这才是常态,这才是追热点的本质。

 

所以,弄懂了这个逻辑,才能更好地操作公众号。

 

3)品牌与长情的陪伴能让你守住阵地

 

做流量生意的新媒体时代可能很快就要落幕了。

 

之前腾讯爆出的刷阅读量行为让不懂这滩浑水的人们开了次眼界,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会越来越大,表面一片繁荣,内里早已残破不堪,粉饰太平并不能挽救病入膏肓的营销号,不信抬头看,苍天绕过谁。

 

那什么不会让你死掉?影响力、特色与粘性。

 

影响力的直观体现即是品牌,就好比“界面”,我不读它的文章,但是我依然能够对其有品牌记忆,依然能够在生活中与它产生很多交集而不至于遗忘,这就是品牌。还有很多例子,媒体里有传统纸媒迁移的南都等,新媒体起家的虎嗅,还有做公众号榜单数据的新榜等。

 

这一类公号并不靠每天的内容吸引你,反而重视的是行业影响力,比如新榜的新媒体数据、虎嗅的互联网相关总结。只要影响力在,公号就会长盛不衰。

 

第二类则是特色,即辨识力,电商公司有故宫淘宝、一条等,卖货卖的有特色。内容方面有三表龙门阵、六神磊磊、老道消息等,内容有特色。这一类基本上是市场导向,满足用户对内容的各种需求,又因独特的内容风格,形成了影响力。

 

这一类公号,只要保持稳定的内容产出,同样不会死。

 

▲ 三表正把自己打造成时评、唱歌、Cosplay 三栖艺人,只为抓牢受众的注意力

 

第三类,没有品牌就做粘性。譬如情感号们,你会很奇怪,粉丝仅仅只有万把人的号怎么活?靠粘性活。和粉丝们维护好关系,赞赏和广点通走起,广告可以打,但是走点心、设门槛,将广告变成好内容则最佳,不时回馈一下粉丝。

 

这会保证你的公号在一个慢慢滚雪球的积累状态,在当下这个不断更替的环境中存活并保持增长。

 

所以,这一套玩法有时还是挺管用的。但话说回来,那些个号最终都会做成个人品牌,这也算是殊途同归。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链接: http://www.doyin.net/yunyingtuiguang/3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