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的大量信息时常让用户们对传播内容难辨真伪,7月22日晚,抖音安全中心发布了《关于虚假人设的治理公告》。
公告指出,近期平台发现,有少数“自媒体”策划虚假人设,在个人简介和发布内容中,自称为名企高管、专家或者自封不可查证的“大师”,以夸张或虚假的身份,博取用户信任,进而将用户引流至第三方平台变现。
抖音安全中心表示,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平台规则,可能导致其他用户遭受经济、情感损失。请相关账号自查自纠,及时修改、删除不当个人简介和内容,或者根据平台认证要求,提交可信材料进行认证。
公告显示,平台将于即日起开展专项治理,对发现的违规账号,将采取包含重置昵称/个人简介、下架视频、取消营利权限、搜索不收录、禁止关注、封禁账号在内的措施进行治理。
此次治理的重点主要有四大方向,分别是针对账号中无法核实的专业成就、高管身份、业绩以及自封无法验证的“大师”。
事实上,在去年6月30日,抖音就发布了《抖音违规涨粉治理规范》,其中对部分自媒体账号通过发布同质化内容、打造虚假人设等方式博取流量和粉丝关注的不当行为,进行了粉丝精准抹除、限制账号被关注等处罚。
具体案例有,今年7月5日,抖音黑板报发布公告称,全网拥有超300万粉丝的网络达人“田**”因发布吃“见手青”蘑菇后中毒送医的视频,被平台核实为摆拍造假,已被平台给予一定期限的禁言、抹除增长粉丝、搜索不收录、禁止被关注、取消营利权限等多重处罚。
与此同时,另一短视频巨头快手也在去年12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对传播虚假信息,包括摆拍制作虚假短视频、编造并发布涉民生谣言以及在突发事件现场杜撰虚假情景,散布恐慌情绪等的内容和账号进行了整治。
对此,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短视频平台这样的整治也是一种对认证体系和个人简介上的重新梳理,此前短视频行业过快的发展确实造成了一些认证和审核把关不严的问题,“(过多虚假人设的)这种生态不仅会制造焦虑,还会带来许多社会隐患,以及一些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抖音不希望用自己的品牌给虚假‘成功人士’背书,避免品牌在不可测的舆情事件中出现污名化”。